返回
首页 > 药学
9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 QQ: 3346581880

  2.3应用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疗效,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中药经过炮制后,所含的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含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因而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发生相应的改变,可见,研究中药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性质和含量的变化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它的研究结果不但能阐明炮制原理,而且能指导炮制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也是制订质量标准的依据。

  2.4应用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服务的,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药理学、化学等方法研究中药炮制的结果,最终也必须接受临床效果的检验。由于临床研究影响因素复杂,不可能用临床疗效指标作为炮制方法优选的手段,而往往都在各项研究指标比较成熟的条件下以临床疗效观察作为最后验证的手段。在炮制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同一药物不同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并设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其科学性,切忌暂时说不清就轻率否定其炮制意义和作用的做法。

  2.5应用多学科结合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一门知识面比较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应尽可能借助其他有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采取多学科的研究是开展中药炮制研究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叶定江.中药炮制原理研究和思路

  【J】.中国中药杂志,1992,3:8.

  专科药学毕业论文 篇2

  【摘要】

  药学服务是一种实践,不仅仅只停留在理论上,同时必须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并获得效果,不管是预防性的,治疗性的或恢复性的,无论是在医院药房还是社会药房,无论是住院患者还是门诊患者,急诊患者,药学服务要直接面向需要服务的患者,渗透于医疗保健行为的方方面面和日常生活中。

  【关键词】

  药学服务 医用指导

  自踏入医学殿堂的那一刻起,我便深刻的认识到,精医术,懂人文,有理想,能创新是新时期下的药学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素质。作为一名药学的学员,只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对病人进行用药指导,需要我们及时掌握大量的和最新的药学情报信息资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带给人们,所以,我深入到基层在药品销售岗位接受锻炼。初到药店工作,老同事向我说明了零售药店与医院药房的不同,医院药房的药师只需凭医师处方发药,而零售药店的顾客大多是对药品认识较少的非专业人员,所以,销售人员在对顾客销售药品时,要尽可能的多向顾客说明药品的用途及性能,对每一个顾客负责。药学的学员目的是为了保证顾客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指导病人安全合理的用药,是每一个药学人员都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药学人员除了完成配方发药工作外,还要尽可能地为病人在诊疗中遇到的不方便提供帮助,如:向急需服药的病人提供水和一次性杯子。为了获得最好的医疗保健,病人有权利清楚地了解自己所用药物的基本知识,药学人员也有责任向病人说明药品的用法。

  1.医用指导的必要性

  作为一名在药房工作的药学人员,我切实感受到对病人提供用药指导的必要性。对病人或者家属进行用药指导,提高病人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是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现在越来越多的病人都会主动要求药学人员提供用药指导,如果药学人员不具备足够的药学知识,没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对病人的询问回答得不到答复,是不能满足病人要求的,甚至会引起病人的不满。在日常工作中,药房工作已不仅仅是照方发药,重视病人以及其家属的用药指导,开展药学咨询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2.病人用药指导

  为了获得最好的医疗保健,病人有权利清楚地了解自己所用药物的基本知识,药学销售人员也有责任向病人说明药品的用法。用药指导的内容应该包括:正确的服药方法、服药的适宜时间、用药注意事项、潜在的不良反应等。

  2.1 病人用药的依从性

  掌握药品的服用方法,是病人正确服药的关键。在多数情况下,由于药房顾客多,因此药学人员往往只局限于照方取药,在药袋上写用药方法。而顾客在离开医院时,对拿到手的药不知道怎么服用并没有完全的了解,在服用时要注意什么,病人也不是很清楚,或者说是似懂非懂,这可能会导致病人不能完全或完全没有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如下情况:由于药效不明显,病人感觉已经好转,或者由于某些不适的副作用,病人可能会过早停药,这就导致了病人不依从性的产生。这些情况在内服药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当病人自己感到症状减轻或稍有好转,就自行停药,而导致病情反复、耐药性的产生、病程的延长等,造成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对于药学人员在药袋上所写的服用方法:如需要时不能完全理解而导致病人不依从性的产生。例如用阿托品这种药时,如果病人体温在39℃以上,用此药必须先降温,否则,因本药抑制汗腺分泌,使散热困难,不仅难降温,还可能使体温更加升高。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5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