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旅游企业的管理不善
由于我国的旅游业方面长期存在管理水平不高的情况,使得旅游业无法得到均衡发展。其原因在于:首先是各大旅游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源,纷纷进行低价竞争,使得旅游过程中的服务质量严重下降。其次旅游附加产品的创新能力比较差,使得旅游的内容比较单一。而社区生态旅游的主要特点在于可以提高居民在旅游过程中的参与度。但是因为事先常常会安排固定的行程,使得社区生态旅游逐渐与以往的观光旅游趋于一致,其特色逐渐消失,无法完成社区生态旅游的设施目标。
在具体的管理方面,旅游区的管理是由林业以及其他建设单位共同管理,但是在行政管辖方面却由当地政府进行管理,这样导致旅游区与社区的融合存在许多问题,使得社区旅游无法得到重视。
二、改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社区居民的主动性
社区居民是社区生态旅游的主体,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社区旅游管理的完善。首先需要收集居民们的意见,并对这些意见进行合理评估,然后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应用到社区生态旅游的管理当中。其次可以建设一个社区交流平台,这样不仅可以方便居民在平台上进行交流,也可以将一些重大的改革制度发布在平台上,使居民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解。最后要设立一个问题协调处理部门,及时了解在社区生态旅游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针对性的方法进行解决。
(二)建设完善的利益分配制度
只有达到将利益进行公平分配的目的,才能使社区生态旅游得到顺利发展。在管理过程中,首先政府要提高对利益分配的重视程度,建设完善的利益分配制度,使居民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其次要改变以往比较强硬的管理观念,通过各种方法鼓励居民们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生产经营,使居民经过自己的双手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最后政府可以和信贷企业或者银行进行合作,使居民可以顺利得到一定的信贷服务,拥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展,从而让居民的经济收入有所提高。
(三)提高社区居民的旅游意识
在一些比较偏远的旅游地区,当地居民之中多数为老人和孩子,青壮年比较少,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关于旅游的知识也所知甚少。因此需要根据这个问题,在进行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时候,实施旅游知识培训,提高居民的旅游知识水平,使其可以在追求经济收益的时候,加强旅游环境的保护。同时也要提高社区居民的旅游意识,通过意识到生态旅游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加入到社区生态旅游管理当中。
三、结语
由于我国目前社区生态旅游管理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居民的针对性不强、影响本地文化的发展、旅游企业的管理不善等,严重影响了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发展与完善。因此需要根据这些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居民的管理积极性、完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居民的旅游意识等,使社区生态旅游得到快速发展。
一、大学生社区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本文从大学生社区的五个构成要素入手分析,认为大学生社区建设目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大学生社区空间区域有限,硬件设施不足。[2]空间区域与硬件设施是大学生社区构成的基础要素,它承载着社区其它要素,为社区师生等人员和各类事物运行提供物质保障,对大学生社会化具有显性影响。然而目前高校校内空间区域十分有限,设施配备整体不足,各类学习、活动、社交等场所人员密度太大,很难满足大多数学生需求。一些学校因无固定教室、宿舍区无自习室、图书馆一座难求,使不少学生连最起码的自学条件都无法保障。内部供给不足,学生必然到校外寻求宽裕空间和多样化服务。于是校园周边的书屋、超市、酒吧、咖啡屋、网吧、健身房、KTV,甚至钟点房遍布。这些设施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校内资源的短缺,但校墙的人为割裂,使学校无法将这些设施纳入学校社区,进行统筹管理。校外属地社区组织也不可能按服务学生社会化的标准受到严格监管。一些商贩在利益的驱使下,为迎合少数人的消极需求,传播一些低俗价值取向,助长腐朽的思想行为。校内空间区域与硬件设施不足导致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习热情不同程度的消退,长此以往可能影响其生产生活技能的掌握;也可能导致学生间的竞争加剧,使他们为了争抢到有限的资源而出现违反社会规范和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同区域空间内的校外设施因游离于大学生社区监管之外,可能存在安全、道德隐患。第二,大学生社区人员群体新型化,组织结构陈旧复杂。大学生社区管理者等非学术性事务工作者缺乏专业背景、实践经验等,不仅无法在学生事务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也不能运用自身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高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校园学习和实践竞争日益激烈,而学校和社会能提供给学生实践、实习的机会有限,很多学生尽管在校学习成绩优秀,但是进入社会却难以准确定位。加之学校多为传统层级式职能型组织结构,学生与教师的双主体地位没有确立,学生始终处于大一统的被管理状态,个性发展受到抑制,因此可能面临自信心不足,无法正确认识自我和定位自身社会角色等问题。第三,大学生社区立法滞后、政策脱节、机制僵化。法律体系不健全,政策制定相互脱节,教管机制僵化,使大学生时常感受不到法律政策在保障与己相关事务中的作用。由于高等教育相关法律政策不能较好保障大学生社区生活实际需求,学生无助无奈下,就会质疑法律政策的威严,动摇遵守社会规范的决心。为迎合大众心理,高等教育政策一度将学术教育、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概念模糊化,同质化普及本科,人为减少了大学的社会分工选择,加剧了就业压力;误导了一些人的价值取向,使青年生活目标的确立受到直接影响。僵化不健全的专业选择、专业转换、学分转换机制限制了学生全面感知自我、充分识别自我和准确定位自我,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使生产生活技能社会化受到严重影响,人生目标和角色培养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第四,大学生社区多元文化相互撞击,价值取向发生偏离。青年社会化的本质就是通过文化的传承、价值观念的确立使青年逐步成为被社会普遍认可的社会成员,因此,文化软环境是影响青年社会化的最重要因素。由于现代多元文化的广泛充斥撞击,传统文化主流地位受到冲击、传统主流观念被动摇。新的价值观日趋多元,青年在多种不同价值取向间徘徊,心理困扰问题日渐突出。这些都可能导致青年人价值观念的改变甚至扭曲,而价值观念则直接影响着人生观、人生目标的确立,并最终影响青年对于自身角色的认识和社会角色的扮演。[3]第五,大学生社区高度依赖网络,虚拟社会隐患众多。网络作为大学生社区构成的新型特殊要素是把双刃剑,其正向作用要充分肯定,现实危害也不容忽视。大学生高度依赖网络,却忽略了网络毕竟是虚拟社会,网络成员主体身份隐藏,现实社会的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在虚拟社会不被尊崇等问题。发布虚假消息、沉溺网络游戏、传播色情暴力、网络盗窃诈骗、水军围观炒作、骇客攻击等不良行为泛滥。这些不良行为对青年学生确立健康生活目标、形成正确价值观都会产生直接影响,也会使青年社会角色定位虚拟化,与现实社会分裂。大学生社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的成长及其社会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构建创新型大学生社区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