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黄怀信.逸周书校补注译[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
[4] [晋]郭璞注.
[5] 《尔雅》卷一○〈释兽〉,北京.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1977.
[6] [东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83.
[7] [南北朝] 范哗.后汉书和帝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3.
[8] 李零.论中国的有翼神兽,《中国学术》第五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7.
[10] 刘磊.“从石狮造像看中意文化的差别”全意中国学联杂志[J].旅意中国学人,2005(4).
[11] [北魏]杨之撰,韩结根注.洛阳伽蓝记[M].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5.
[12] 向开明,著.太极文化与东亚舞蹈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8.
[13] 黎虎.狮舞流沙万里来[J].西域研究,2001(3).
[14] [日]河竹繁俊著,郭连友译.日本演剧史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3.
[15] 纪兰慰,邱久荣,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11.
[16] 徐华铛.中国狮子艺术[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96,6.
[17] 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2.
[18] 仲富兰,著.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7.
[19] 张淑媛,张淑新,著.金銮殿朝夕[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7.
[20] 郭泮溪,著.中国民间游戏与竞技[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1.
[21] 叶大兵.论象征在民俗中的表现和意义[J].云南大学《思想战线》,1992(3).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明天的太阳,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必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在不忘记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地位
正文:
近日,我们通过对大中小学课本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后发现:现在大中小学课本中,传统文化的分量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是开拓创新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自从盘古开天地后,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句句箴言,滋润心田,教我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开启脑力,启迪子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增值的民族资本,璀璨夺目,点墨是金,亘古常青,价值永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养无限,永屹世林。
2、当今的大中小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格状况需要国学
八十后九十后的特点就是张扬个性,创新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才培植个性培养创新不竭的源泉创新可以说是悟性和灵性的结晶,而悟性和灵性的根系却深植于丰厚的文化底蕴里因此,语文教育应充分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沉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积累文化底蕴,培植创新的悟性和灵性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情趣,在丰富生活阅历中不断积累文化底蕴;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去感悟课文的整体美;要注意抓住课文耐人寻味处、意义深远点,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去感悟课文的意境美、内涵美,体验文化美感;要引导学生涵咏富有人情味和浪漫情调、诗情画意的优美词句,领悟课文的艺术美、情感美,体验文化情趣,使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如枝头上的嫩芽在春雨沐浴中焕发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