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EI期刊发表文章
EI (工程索引)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数据库,类似中国的知网。被录入的文章代表着权威与高质量。所以EI被称为全球核心,被每个国家认可。下文为大家介绍如何在EI期刊上发表文章。
一、英文摘要的完整性
目前,大多数作者在写英文摘要时,都是把论文前面的中文摘要(一般都写得很简单)翻译成英文。这种做法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由于论文是用中文写作的,中文读者在看了中文摘要后,不详之处还可以从论文全文中获得全面、详细的信息,但由于英文读者(如《EI》的编辑)一般看不懂中文,英文摘要成了他唯一的信息源。因此,这里要特别提出并强调英文摘要的完整性,即英文摘要所提供的信息必须是完整的。这样,即使读者看不懂中文,只需要通过英文摘要就能对论文的主要目的,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过程,及主要的结果、结论和文章的创新、独到之处,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注重定量分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点也应该体现在英文摘要的写作中。因此,在写作英文摘要时,要避免过于笼统的、空洞无物的一般论述和结论。要尽量利用文章中的最具体的语言来阐述你的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这样既可以给读者一个清晰的思路,又可以使你的论述言之有物、有根有据,使读者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文摘要就不必强调完整性。事实上,在将中文摘要单独上网发布或文章被收入中文文摘期刊时,中文摘要所提供的信息也必须具有完整性。另外,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存在很大的差别,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都有些过分强调知识分子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因此我国学者在写作论文时,一般不注重(或不敢)突出表现自己所做的贡献。这一点与西方的传统恰恰相反。西方的学者在写论文时总是很明确地突出自己的贡献,突出自己的创新、独到之处。西方的读者在阅读论文时也总是特别关注论文有什么创新独到之处,否则就认为论文是不值得读的。由于中、英文摘要的'读者对象不同,鉴于上述两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论文中的中、英文摘要不必强求一致。
二、《EI》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
目前,由作者写作的英文摘要,绝大多数都比较粗糙,离参与国际交流的要求相距甚远,需要进行大的修改,有时甚至是重写。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英文写作水平有限;另一方面也由于大多数作者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和国际惯例不甚了解。下面就根据《EI》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谈谈如何写好科技论文的英文摘要。《EI》中国信息部要求信息性文摘(Information Abstract)应该用简洁、明确的语言(一般不超过150 words)将论文的"目的(Purposes)",主要的研究"过程(Procedure s)"及所采用的"方法(Methods)",由此得到的主要"结果(Results)"和得出的重要 "结论(Conclusions)"表达清楚。如有可能,还应尽量提一句论文结果和结论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情况。也就是说,要写好英文摘要,作者必须回答好以下几个问题:
1) 本文的目的或要解决的问题(What I want to do?)
2) 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How I did it?)
3) 主要结果及结论(What results did I get and what conclusions can I draw)
4) 本文的创新、独到之处(What is new and original in this paper?)
三、英文摘要各部分的写作
根据《EI》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英文摘要的写作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格式,但一般来说,英文摘要是对原始文献不加诠释或评论的准确而简短的概括,并要求它能反映原始文献的主要信息。
1、目的(What I want to do?)
目的。主要说明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或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一篇好的英文摘要,一开头就应该把作者本文的目的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非常明确地交待清楚。必要时,可利用论文中所列的最新文献,简要介绍前人的工作,但这种介绍一定要极其简练。在这方面,《EI》提出了两点具体要求:
1) Eliminate or minimize background information(不谈或尽量少谈背景信息).
2) Avoid repeating the title or part of the title in the first sentence of the abstract (避免在摘要的第一句话重复使用题目或题目的一部分)。
2、过程与方法(How I did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