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安全管理毕业论文
24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辅导员负责组织学生,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现场指导,40.90%的学生认为学校安全教育师资力量欠缺。危机逃生演练专业性和针对性要求更高,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指导上,学校更是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演练停留在“组织逃生”环节,多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现实中往往一个异动或偶发事件就能引起学生群体失稳、造成混乱。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千名大学生进行在线调查结果显示,77.5%的学生赞成开设自救课程,82.9%的大学生认为应该进行突发事件应对演练,79.3%的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实践性、针对性强的安全教育活动。

  三、公共安全风险防控视域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改进大学生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风险思维

  大学生面对公共安全风险的不确定性,掌握安全知识固然重要,培养风险思维更为关键。公共安全风险成因存在人为因素,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依靠人的认知和行为,思维和观念决定着人的知行。风险思维是一种专门用来处理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思维方式,是将规避风险或将风险降到最低为价值目标的。因此,在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中,风险思维强调人对安全问题应持有前瞻性、全局性、关联性、警惕性认识,这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对安全风险事先预判、对安全形势全局把握、对安全因素关联思考、对安全隐患预防为先的覆盖国家、社会、集体和个人的安全观念。高校应以培育风险思维为目标,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一是要拓展教育内容,不拘泥于各种知识点的学习,而应从安全风险防控视角,引导大学生养成预判生活中可能面对的公共安全风险的习惯,特别是在涉及公共领域的活动之前,对所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的概率和后果进行预测,并且做好应对准备,提高对安全风险的预判意识。二是要拓宽学生视野,教育着眼点不限于学生个体安全,应延伸至社会整体安全,帮助大学生辨析个体安全与整体安全之间的有机联系,认识到“风险是每个人和风险因素的结合体”,它与每个人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三是要提升认识高度,在安全防范意识上,帮助大学生进一步认识在安全风险面前人不仅是处于防卫状态,而是可以影响公共安全风险的发生、发展及走向,可以化解、降低风险,避免其转化成实际危险。在公共活动中,个体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四是养成行为自觉,大学生由对安全风险的感知,上升到理性认知,还要将正视和规避风险、追求安全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贯穿于日常生活中,保持维护社会整体安全的警惕性和自觉性。

  (二)完善以学生为本的校园安全教育、管理体制,强化学生安全责任意识

  乌尔里希贝克在对风险和风险社会论述中说:“一场风险或灾难的来临,在其影响范围内个人和群体都难以逃避,因此,风险社会必然会形成一种新的风险文化,也呼唤着一种责任共担的风险价值”。的确,当公共安全受到威胁时,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平安的社会环境需要制度保障,更需要全社会责任共担的共同意识。在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当中,高校应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唤起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是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时吸纳学生参与,组织学生讨论,征求学生意见,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二是提倡学生开展自我安全教育。教育家叶圣陶主张“自能教育”,他说“要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是以大学生为主角的教育载体,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将安全内容引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开展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大学生潜能和主观能动性。三是倡导学生以社会实践方式参与学校安全管理。高校通过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等方式,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让学生参加与之密切相关的校园安全管理和安全检查,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增强大学生遵守安全规则意识和维护公共安全秩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增强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逃生技能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阐述风险社会理论时说:“我们所有的人都需要抵御风险的保障,也需要具有面对风险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对待风险的能力。”大学生应对安全风险,既要具备积极的心态,也要掌握应对的本领和技能。在汶川大地震中,桑枣中学2000名师生用1分36秒全部逃离教学楼,创造零伤亡的奇迹,令人印象深刻。奇迹的创造与平日制度化、规范化逃生训练分不开,也让我们看到了危机应对演练在风险规避中的至关重要性。

首页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