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参考文献
中外文参考文献是正文引用文献的集中反映,目的在于为从事相同或相近问题研究的读者提供参考资料。
附录
并非必须,与正文连续编页码,每一附录均另页起。以下内容可置于附录:①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②以便他人阅读的辅助性教学工具或表格;③重复性数据和图表;④非必要的程序说明和程序全文;⑤关键调查问卷或方案等。
后记(含致谢)
主要记述写作感受,论文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问题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和情况等,也可表达对单位、企业、组织或个人的感谢。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应与学位论文相关,如:已发表或已录用的主要学术论文及已出版的专著,主要科研获奖,已获授权的发明专利,其他成果。
书写要求
语言
用词准确,使用的术语、符号、代号等在全文中要前后一致,新的术语、缩略语等可加注。外国人名的内部分界用间隔号分开,如希拉里·克林顿;若人名中有外文缩写字母,则应在字母后加下圆点,如M.杰弗逊。
标点
一律使用新式标点符号,除破折号、省略号各占两格外,其他标点均占一格。英文或其他外文的书写格式和标点按通行的规范格式。
注:引文的引号、标点和注序号的位置:①引号内的全部文字和标点应是原文的;②引文省略的省略号应放在引号内;③注序号一律在标点之后,下句之前;④文末省略号后面不再加句号或逗号、问号等其他标点。
数字
凡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记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数、分数、小数、百分比、比例),著作的卷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使用浪纹式连接号“~”。列表时,数字的相同位数要对齐。如:20世纪80年代,20世纪60~70年代,2019年5月28日,302,-125.03,1/4,34.05%,63%~68。
注:20世纪90年代与1990年代通用,1990年不要写作“九O年”或“90年”,50%~60%不要写作50~60%,1975年~1976年不要写作1975~1976年或75~76年或1975~76年。
用汉字代替数字
(一)星期几。
(二)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如:丙寅年十月十五日、腊月二十三日、正月初五。
(三)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这类纪年不应与公历月日混用,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如: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22年)、藏历阳木猪年八月二十六日(公元1964年10月1日)、日本庆应三年(公元1867年)。
注:在同一篇文章中,同一年号前面括注了公历,后面不必再加。
(四)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而且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避免歧义,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如:“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一·一七”批示、“一一·一O”案件、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七七事变、五一国际劳动节、“五二O”声明、“九一三”事件。
(五)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如:一律、一方面、十滴水、四氧化三铁、八国联军、二O九师、四书五经、九三学社、十月十七日同盟、路易十六、十月革命、“八五”计划、五省一市、五局三胜制、二八年华、二万五千里长征、二十挂零、零点方案、白发三千丈、七上八下、不管三七二十一、相差十万八千里、第一书记、一机部三所、第三季度、第四方面军、十三届四中全会、xx大。
(六)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
(七)概数和约数。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须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间不用“、”隔开。如:二三米、一两个小时、三五天、三四个月、十三四吨、一二十个、四十五六岁、七八十种、二三百架次、五六万套、一千七八百元。带“几”的数字表示约数时须用汉字。如:几千年、十几天、一百几十次、几十万分之一。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约数时一般用汉字。若出现一组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既有精确数也用“多”“余”等表示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一致,其约数也可用阿拉伯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