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焊接时使用含松香焊剂的焊料,焊接时锡的用量应适中。
(3)焊接时,双手握住烙铁和焊锡,从两侧以45度角靠近被焊接的元器件引脚与焊盘铜箔的交点。在熔化的焊料均匀覆盖焊盘和元件引脚后,取出焊料并沿着引脚向上取出焊接头。焊点冷却固化后,切断多余的引脚引线。
(4)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基础上,每次焊接时间应尽可能短(约5秒)。时间过长,焊盘上的铜箔容易脱落,时间过短,容易导致虚焊。
无线电原理
(1)声音信号都一样。如果不经处理就发射到空中,所有电台的声音信号会混合在一起,相互干扰,成为噪声,无法接收。因此,有必要使用调制来调制不同频带上的不同信号。
(2)低频电磁波的传输距离不如高频电磁波,需要较长的发射天线。低频信号可以通过调制变成高频信号。
调频调谐原理
(1)am的工作原理:521620KHZ的中波广播信号经L3和CO 3组成的输入环路选择后,发送到CXA1691BM集成电路(IC)的引脚10,与本振信号混频。本振信号由一个本振电路产生,本振电路由连接B1、C8、CO 4的IC内部电路的5个引脚组成。混频后,IC14引脚输出各种组合信号。B2和CF1组成455KHZ中频选频环路,将高频载波变为统一的中频载波(455KHZ),然后从IC23引脚输出,IC23引脚由IC4引脚的外部音量电位器RV控制,然后发送到IC24引脚进行音频放大和功率放大,再从IC27引脚输出,C23耦合到扬声器。IC23的另一个通道输出和外部C16被送到IC22中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进行自动增益控制。
(2)调频工作原理:调频信号64 108KHZ从ANT望远天线输入,经L1、C1送到Q1预选放大,经C2耦合到L2、C3组成的输入环路,选择64 108KHZ范围,从C4到IC12。输入的高频波经过高频放大,L4和CO 1形成高放大回路,选择FM电台节目接收。FM本振电路由L5和CO 2组成。CO 1和C2有同轴可变电容,使本振信号频率随FM信号频率变化,差值始终为10、7MHZ,选择本振信号和无线电信号的差频组合陶瓷滤波器CF2,使FM高频载波成为统一的中频载波。在输入IC17引脚进行中频放大,音频信号通过鉴频环路和附加环路B3解调,然后从IC23引脚输出。在由引脚IC4处的外部音量电位计RV控制后,它输出到引脚IC24,并通过C23耦合到扬声器。鉴频输出的10。7MHZ偏移通过IC内部的AFC环路实现,到IC21引脚的输出通过C15和R13发送到IC6引脚。
在一周的实习过程中最挑战我动手能力的一项训练就是焊接。焊接是金属加工的基本方法之一。其基本操作“五步法”——准备施焊,加热焊件,熔化焊料,移开焊锡,移开烙铁(又“三步法”)——看似容易,实则需要长时间练习才能掌握。刚开始的焊点只能用“丑不忍睹”这四个字来形容,但焊接考核逼迫我们用仅仅一天的时间完成考核目标,可以说是必须要有质的飞跃。于是我耐下心思,戒骄戒躁,慢慢来。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我拿着烙铁的手不抖了,送焊锡的手基本能掌握用量了,焊接技术日趋成熟。当我终于能用最短时间完成一个合格焊点时,对焊接的恐惧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自己动手能力的信心。在这一过程当中深深的感觉到,看似简单的,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
在对焊接实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以前我不知道的东西,比如,像实习前我只知道有电烙铁,不知道它还有好多种类,有单用式、两用式、调温式、恒温式、直热式、感应式、内热式和外热式,种类这么多。还有就是在挂锡以前不能用松香去擦拭电烙铁,这样会加快它的腐蚀并且减少空气污染,等等。但是我也遇到了很多不明白的地方,1.为什么要对焊接物进行挂锡,是为了防止氧化吗,只要我将被焊接元件的表面清洗干净不就可以了吗,不明白;2.待电烙铁加热完全后,到底是先涂助焊剂还是先挂锡,我采用后者,有人采用前者。都焊出来了,但我在焊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焊不化的状况,而采用后者不是加快它的腐蚀并且减少空气污染吗,不明白。
一、实习内容:
(1)学习识别简单的电子元件与电子线路;
(2)学习并掌握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3)按照图纸焊接元件,组装一台收音机,并掌握其调试方法。
二、实习器材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