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数学毕业论文
17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 QQ: 3346581880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预习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

  (一)依据课型,课前精心设计预习方案

  设计课前预习问题,课内外一体化安排,让学生带着已贮备的知识、自己的疑问进入课堂。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发现难点,使课内学习有了更强的针对性,更利于知识的全面掌握。高中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引导其掌握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样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会为会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前,有很多教师不重视课前预习,学生也是一味地依赖教师而被动地学习,大多数学生只有在老师布置后才走马观花地去预习。因此,为避免预习流于形式,教师应先设计预习方案,列举自学提纲,从内容到思维的深广度、知识与方法归类、预习笔记记录点、疑问与讨论点等都要提出具体要求。

  (二)依据教材内容,以精备的梯次问题为导向

  在课堂上,教师应是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以问题为导向,让自学与讨论、交流与点拨充斥课堂,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猜想、演算、推理、概括,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和思考的空间,让课堂动起来,通过合作交流讨论形成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自学可以让学生对材料进行阅读理解、归纳、整理、分析、独立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讨论是进行信息、思想的交流,是把思维引向深入与开放、发现关键点的一种途径,是利于问题解决的有效学法。讨论可以满足学生表现的需要,激发求知欲,培养合作钻研的精神和科研意识,积累归纳数学方法。点拨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数学素养的关键环节,如何高效合情点拨是彰显数学教师功力的关键点,课前需精心准备。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归纳提炼是点拨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体现学生数学潜能和数学素养的主要方面,而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力保证。教师点拨时既要重视数学思想的提炼,更要重视解决具体问题的通性通法的归纳与总结。

  (三)依据考纲,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课标教材与生活实际结合紧密,趣味性、探索性强,使数学课堂学习由“看”“听”“算”的被动学习方式变为“做”“说”“用”的主动学习方式,适时拓展,设置开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出教室。为此,笔者设置了“观察”“思考”和“探究”等栏目让学生思考,设计问题也利于学生自学,章节后的阅读材料,小结中的参考例题都是为学生自学而设计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自学内容,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阅读、思考并形成习惯。新课标教材,教师需补充一定量的内容,才能使学生适应高考选拔的需要,因此,课后及时布置一些相关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探究,这对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四)注重课后反思,让学生自觉地进行归纳总结

  能力在思索中提升。课后自觉地进行反思,归纳梳理知识,总结解题规律,概括同类题目的解题通法,再由通性通法指导我们去解决同类题目,这对解题能力的提高尤其重要,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在思考中感悟,把知识技能及解题策略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打造一个完整的数学解题方法体系。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进行有效整合,解题方法灵活贯通,在形成知识网络的同时,思维品质得到优化,思维能力得到长足发展。反思归纳,总结概括,在增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学生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教师以开放、接纳、包容的心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激发兴趣,凸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快感,能不喜欢数学课堂吗?预习自主学习教学,能使学生愿学、乐学、善学,是一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教学模式。


首页 上一页 15 16 17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5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