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让孩子的正确行为成为家庭关注的主体。如果我们过多地将孩子的不当言行当作主体,孩子优良的表现成为了知觉的背景,那么教师和家长的连续不断的负面评价,就会严重损害学生的自我概念,引发自我否定。孩子学业的低成就,引发怀有高期待的教师、家长的不满和焦虑,进而导致对学生的反复性负面评价,学生自我概念持续遭损,继而导致学生的低自尊感、低价值感、无归属感和不安全感,自我否定成为了常态,导致孩子本能地退缩、逃避,甚至导致厌学或者更严重的后果。
6.遵循手表定律。手表效应在青少年家庭教育中的运用在于:每个孩子,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否则他的学习和生活必将陷入混乱。因此要做到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保持一致;家长与学校的要求保持一致;家长与各科老师的要求保持一致;家里家外对孩子的.要求保持一致;家长在家里家外表现一致;家长在现在和未来对孩子的要求保持一致;家长的成长与孩子的心理品质发展特点保持一致。
7.孩子需要爱和被爱,需要被接纳。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父母和孩子都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按照自己的解读和标准来讨论对错。但实际上,很多时候,真正使亲子之间有交流障碍的并不是事件的对错,更主要的是理解的错位和沟通的不良。因此,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更需要我们父母用无条件的爱接纳、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如果我们能付出无条件的爱,多给予孩子鼓励、支持、认可、自由,让他们拥有选择的权利、犯错误的权利和失败的权利,允许他们从错误和失败中成长,他们就能在体验和经历过程中积累智慧和经验,学会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8.让孩子讲给父母听。家长多倾听,益处多多,可以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自我成就感;学会分享,增强成人感和平等感;在家庭中创造共同话题,享受共同时间,密切共同情感;角色冲突降低,角色融合提升。
9.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青少年教育。有效的批评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只针对事件本身,而不是人本身;只针对当下,而不是曾经糟糕的过往;多运用我向信息,少运用你向信息;不使用绝对化的不合理信念;对孩子建立起原则和界线;在批评过程中将问题外化、具体化、明确化;共同商议事件发生的其他合理解决方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