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工商管理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集合)

时间: 2024-08-09

论文助手微信号: bylw8com 论文客服QQ:3346581880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集合)

  在各领域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管理系统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集合)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

  利用虚拟技术可以将一台物理机划分为多个虚拟主机,当不同的用户使用或者运行不同的应用程序时,每个虚拟机都有一套各自专属的虚拟硬件,用来加载各自的操作系统,运行相应的应用程序。各虚拟机的运行和管理与一台物理主机几乎完全相同,均可独立享有自己的用户、系统函数库、访问权限、网络地址、应用程序以及配置文件等。

  1、医院应用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应用系统及服务器数量众多,软硬件资源无法实现动态调配,资源浪费严重。很多业务系统的软件架构和运行环境各不相同,对服务器的配置要求也不相同,为减少各系统的相关影响,保证其独立性, 就需要将各系统相互隔离,通常采用的办法是采用一个物理服务器只运行单个应用, 造成资源浪费,某些服务器的负载多数时候只有30%左右,另一些服务器却硬件资源严重不足。由于物理服务器之间彼此独立隔离,闲置资源无法实现动态调配和充分利用。另外由于一些重点应用系统稳定性、安全性要求较高,还采用了双机热备技术,也增加了服务器数量。以上情况都会造成硬件及运行成本提高、管理及维护难度增大,而且导致电力、制冷压力大、机房空间饱和等一系列问题。

  医院业务的特殊性对信息系统的业务连续性、各种软硬件故障响应速度的要求很高,而庞大杂乱的物理服务器集群难以达到相应要求。医院的HIS、 PACS、电子病历等系统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分批建成的,各系统分散在不同的物理服务器上,这种分散式布局和存储架构造成运营维护不便、备份方案复杂;发生灾难时需重新安装服务器、配置运行环境,恢复周期长。

  2、虚拟技术在医院的应用

  2.1虚拟化架构设计

  1)虚拟化主机程序的.设计:虚拟化主机程序是整个系统虚拟化架构的基础及核心部分,其采用的软件技术基于底层硬件系统,直接在物理服务器裸机上安装虚拟化主机程序,然后再创建出满足各种应用的虚拟服务器。

  2)存储系统的设计:在虚拟化架构的服务器系统中,由磁盘文件与配置文件两部分共同构成了虚拟服务器,这些文件有本地存储和共享存储两种类型,存放于数据存储系统中的虚拟存储空间内。

  3)集中管理平台的设计:为高效管理虚拟化架构系统,并更好的监控其性能,设计搭建专门平台用以集中管理所有安装了虚拟化主机程序的服务器,该平台需在中心机房独立配置一台集中管理独立服务器。通过该平台,共享数据存储配合虚拟化主机程序可以实现许多高级功能,例如虚拟服务器故障切换与动态迁移、虚拟资源的动态调度与分配等。在相互连接构成网络的物理服务器之间,该平台还可以通过共享存储设备,进而共享各服务器的硬件资源,实现资源的动态调度与分配;管理平台还能对中心机房进行不间断地实时监测,甚至可以在出现硬件故障和问题,或各物理服务器任务量差异过大时,实现故障机上的或负载过大的虚拟服务器跨物理服务器动态迁移,实现自动化的故障切换和负载均衡。

  2.2虚拟化的实施

  1)存储整合:采用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存储架构。组建SAN后,将所有存储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成一个存储池,可实现服务层中的物理服务器与虚拟服务器同时对不同阵列上的磁盘空间进行访问,从而避免了因存储设备相互独立造成的不可共享等问题。在此基础之上,还可将不同阵列上的存储空间进行整合,供同一台虚拟服务器使用,从而在存储级别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

  2)服务器整合:物理服务器的虚拟化整合,采用VMware公司的vsphere套件进行。首先进行分类整理,利用性能较好的服务器作为虚拟平台服务器,并安装配置VMware公司出品的虚拟架构套件vsphere,经过相应的配置,就可以在单个物理服务器上生成多台相互独立的虚拟服务器。在每台虚拟服务器上,都可以安装配置各不相同、独立运行的操作系统,运行各种应用软件,实现业务系统的整合。利用与物理机连接的SAN存储,还能为每一台虚拟服务器分配诸如计算和存储等各种资源。

  3)应用扩展:基础架构虚拟化整合完毕后,可以获得灵活快捷的应用扩展,各种应用不需重新进行安装部署,就能够直接对其进行计算、存储资源的扩展。并且当基础计算或存储资源难以满足需求时,只需购买新的服务器或SAN阵列,并将其加入现有虚拟服务器群集或者SAN网络就可增加计算、存储资源,满足不断增长的应用需求。

  2.3运用虚拟技术的优点

  1)高效整合和充分利用资源:美国能源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电力资源输送到数据中心后,大部分被消耗在照明、冷却、监控等设备上,信息设备所使用的平均只有45%左右;而这其中大部分又被用于内存、硬盘和风扇等,只有30%被CPU使用。而CPU很多时候又处于闲置状态,平均负载只有 5%~20%。在这个前提下,若一台服务器仅仅就只部署一个业务应用系统,必然会导致能源、软硬件、资金等资源的大量浪费。通过虚拟化技术,利用强大的虚拟化架构,能够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构建多个虚拟服务器,或把多个分散的物理服务器整合为一个逻辑虚拟服务器,从而实现对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服务的高度整合。虚拟化整合之后,还可以按实际需求自动进行资源调配,从而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大幅提升服务器硬件资源的平均利用率。采用虚拟化技术还可以缩减医院在硬件采购中的开支,并大幅减少物理服务器的配置数量。综上所述,虚拟技术的采用,不仅能够大大的降低能源消耗,更能为医院节约大笔资金和机房空间。

  2)动态迁移超强容错:由于医疗行业的极其特殊性,某些重要服务的短暂中断也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这是必须要杜绝出现的。然而传统服务器通常需要几天的筹备期以进行硬件维护,维护窗口期还另外需要数小时,且由于硬件故障导致的非计划停机也无法避免。而采用虚拟化技术后,可以根据需要在服务器群集中创建安装部署不同系统和应用的主从虚拟机,能够在发生故障的时候自动进行动态迁移,将整个服务无缝转移到无故障的物理服务器上,从而能在不中断业务的前提下,对出现故障的服务器和硬件进行维护,在维护过程中用户丝毫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既能降低管理维护工作量,又大大提高系统运行连续性。运用虚拟技术之后所获得的高连续可用性能够为医疗行业的特殊应用需求提供可靠保障,是传统服务器所无法比拟的。

  3)集中管理平台实现高效的数据维护与管理 管理控制平台通过友好可视、功能强大的界面,不仅可以对物理服务器及各虚拟机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还能方便地对系统中的全部虚拟资源进行管理、部署以及维护。通过配置文件和模板,可以快速将主机的标准化配置和虚拟机模板批量部署在需要的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机上。动态资源分配能根据预先定义的调配规则和业务需求的变化,在互联互通的虚拟机之间动态智能调配资源,并合理调整优先级,实现内置负载的智能平衡,高度的自我管理和优化。分布式的优化电源管理通过动态监控系统资源和能量消耗,可以实现工作负载的优化整合,既确保服务达到要求,又减少能耗,节约资金。在整合服务器的同时,虚拟化还提供管理工具,能够减少管理维护人员在以太网路、电线网络以及软硬件维护等方面的工作量,使其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推动工作创新和业务增长,为医院带来实际的效益。

  3、结语

  未来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虚拟化”必将是大势所趋。虚拟化技术能够帮助医院提高资源利用率,可进行多种异构信息系统的有效整合,提升资源调配和管理灵活性、且节能环保,已成为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技术。构建高效、高可控的虚拟化信息系统应用基础架构和虚拟化集中管理平台,可使医院掌握信息系统发展的主动权。引入虚拟化技术,构建系统资源池,实现信息系统资源的按需分配和动态共享,是未来实现云计算的基础。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2

  1引言

  随着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研究生教育成为了社会的一个焦点。近几年来,高校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信息量不断增加,趋向多层次、多方位,管理活动日趋复杂。与此同时,专门从事教育管理的人员数量在不断减少。解决这对矛盾的有效方效是努力提高信息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和资源共享,让电脑代替人来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中的重复劳动。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是研究生教育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节约人力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施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国内研究生教育以科研项目为主要任务,以科研产出为主要评价标准,因此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在编排上尤其要以科研项目、论文发表以及导师遴选管理等为重点。目前在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针对小规模范围内使用的尚不多见,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内,仅有个别院所拥有自己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4]。药用植物研究所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下属的研究教育单位,拥有硕导、博导70余位,在读博士、硕士以及联合培养学生约300名,开设课程8门。目前,本单位缺少一套针对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信息系统,阻碍了日常工作及创新,所以亟待开发一款适合本研究所的集成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研究生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目前市面现有的管理系统针对性较强,不能适应各个基层单位的特殊需求,且造价较高。根据这一情况自主研发出适合于该所实际情况且造价低的教育管理系统。

  2系统设计需求

  2.1模块划分

  系统设计的目的是统一化管理所内教师和学生基本信息,实现自动化的统计排名以及方便的查询操作。在系统中,用户的身份主要划分为3级:管理员、教师、学生,不同的用户身份拥有不同的权限,用户在登录时系统即可根据用户名查询该用户所在的组别,呈现相应的界面。根据研究所内的具2.2通知公告

  通过该模块,管理员可以向教师群体(所有教师)、学生群体(某班级、所有硕士、所有博士等)、教师个人、学生个人发布通知信息。

  2.3学生管理

  包含学生基本信息管理、答辩信息、毕业就业信息以及用于优秀评比的素质评分子模块,管理员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修改和删除,对学生进行批量归档分类(毕业、延期、退学等)。

  2.4教师管理

  包含教师基本信息、导师遴选排名子模块,可以修改、删除教职人员的基本信息,对教职人员进行归档(退休、辞职)管理。通过导师遴选项目可以查看导师年度产出以及详细得分情况。

  2.5期刊管理

  包含期刊添加子模块,用于管理科研文章发表所在期刊的信息。

  2.6课程管理

  由于所内开设了多门课程,通过该模块,可以实现对课程信息的管理,包括课程基本开课信息以及教师授课课时计算。

  2.7学生评比

  该模块是该系统中最为复杂的模块,也包含有最多的子模块。学生每年度的评比总分为图1中所列举的前7项得分之和,而每一项又都有自己的得分规则。素质评分、奖学金评比、前10评比、留所评比为分数计算模块。奖学金评比每年10月进行,总分包含素质得分,分为硕士评比排名和博士评比排名;前1〇评比每年6月份进行,是所有学生进行评比,只计算科研成果得分,不包含素质得分;留所评比每年4月评比,只在博士毕业班进行评比排名,也只是计算科研成果得分。

  2.8系统管理

  包含个人密码更改、用户账户查看以及时间限制3个子模块。在所有用户界面中均有个人密码更改模块,另外两个子模块只在管理员界面设有,通过用户账户查看模块管理员以添加用户,为新用户分组。时间限制模块可以限制普通用户在系统内进行信息修改的时间段,如在进行奖学金评比期间,不再允许学生进行产出信息的随意添加。以上是管理员界面的所有模块,每个界面均具有查询功能。教师以及学生界面均进行权限限制,在某些模块界面只能进行信息的查看或限制时间编辑。

  3系统实现方案

  3.1浏览器/服务器架构

  目前流行的管理系统架构主要有两种:客户端/服务器架构(Client/Server,C/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Browser/Server,B/S),见图3[5-7]0本文选择使用B/S架构,因为与C/S架构相比,B/S在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1)C/S架构需要开发相应的客户端程序,过程复杂,工作量大,维护难度大[12、使用B/S架构,用户只需安装浏览器即可,所有的维护以及二次开发等工作只需要在服务器端进行,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2)C/S架构要求客户端软件具有一定数据处理能力,这会加重用户计算机的负载。B/S架构中所有的数据读取、存储以及计算处理任务都在Web服务器端进行,服务器端的处理能力髙于普通客户端计算机,而客户端计算机只需进行数据的显示h3]。(3)B/S架构相较于C/S架构具有更好的跨平台性,因为所有的浏览器均使用HTML标准,只要操作系统可以运行通用的浏览器,就可以访问管理系统。B/S架构使用通用型的浏览器,所以风格统一,界面十分友好。3.2Web2py框架

  系统架构的选择约束了对开发语言和框架的选择,本文中使用的框架为Web2py,主要的编程语言为Python。Python是一门面向对象的高级编程语言,拥有众多的类库,几乎涵盖了所有的Java类库,而且与Java相比,实现相同的功能Python使用更少的语句,更加简洁,执行效率更高。Web2py是使用Python语言编写的一个免费的、开源的Web开发框架,其包含了开发完整功能的Web应用所需的所有组件,可以用于快速地开发安全的、数据库驱动的Web应用。Web2py使用MVC框架模式,即模型(Model)、视图(View)及控制器(Controller)相对独立,强制使用户的输人、数据处理和结果输出分开。3.3SQLite数据库

  SQLite是一款轻型的数据库,具有占用资源少、跨平台性好的特点,可以流畅地运行在Windows/Limix/Unix等主流的操作系统中,并且遵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ACID原则。该数据库可以和很多目前主流的编程语言进行结合,如C++、PHP、Java等,同时提供了开放数据库互联接口。和目前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相比,如MySQL、SQLServer等,SQLite配置简单,运行迅速,不需要很深的专业知识即可进行简单管理。

  4系统关键功能实现

  4.1登录与验证功能

  在设计用户权限时,本系统设计3张表:用户表(USER)、类型表(TYPE)以及用户-类型关系表(USER_TYPE)。在类型表中定义了5种用户类型:管理员、教职工、博士生、硕士生、三生(联培生、委培生、实习生),当进行用户添加时,首先在USER中插人该用户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由Web2py的Model层自动创建一个USER#ID,再由管理员指定该用户所属的用户类型,最后将USER_ID和对应的TYPE_ID存放于US-ER_TYPE表中,见图5。用户登录时,首先检测用户名和密码,如果验证通过则进一步根据USER_ID在USER_TYPE表中查找该用户所属类型,进而进人系统中相对应的界面;若验证不通过,则返回提示错误的信息。验证过程由Controller层的Login函数完成。由于系统可以自动识别用户类型,用户在登录时无需再进行用户类型的选择操作。

  4.2信息通知发布模块

  该模块使用KindEditor这一JS插件实现,通过KindEditor可以对输入的文字进行自由的编辑,如更改字体字号、设置行距、缩进等,就像在Word中编辑文字一样。KindEditor还提供了多媒体插入以及文件上传功能,操作者可以在文字间插入图片、视频,将重要的文件上传,阅览者简单点击即可将文件下载。以上这些功能满足了使用者尽可能多的需求,该模块具备了电子邮件的功能,使管理员可以更加方便地发布一些重要材料。进行信息发布时,发布者可以将对象选择为特定的个人用户或用户群,如本条通知只发布给硕士三年级的同学,就只有这部分同学可以看到这条通知。

  4.3发表论文添加模块

  在科研院所中,发表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工作人员、学生的优秀评比与论文的发表数量和质量息息相关。该模块使用户可以管理自己发表的论文,帮助管理人员对工作人员以及学生的科研产出进行统计分析以及打分排名。在对每一篇添加的论文进行评分时,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该论文所发表期刊的SCI影响因子。为防止用户虚假捏造或蓄意夸大期刊的SCI影响因子,程序自动在MedSci网站査询和获取信息,用户只需查询期刊的名字,然后点击选择即可,并且支持期刊名称的模糊查询、缩写查询。

  5系统特色

  5.1登录界面展现研究所四季风貌

  药用植物研究所以植物研究为特色,拥有药用植物园,春夏秋冬四季风貌各具特色,美丽怡人。通过程序控制,在登录界面将随机出现四季美丽景色图片,展现本研究所独一无二的特色风景,5.2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由于采用B/S结构,界面熟悉,布局落落大方,可兼容多种浏览器,如InternetExplorer8、Firefox、Safari、Chrome等。針界面的输人框大都采用下拉列表形式,用户只需点击鼠标操作即可完成多种任务。

  5.3快速跨平台移植

  Python语言在执行时首先要将源程序编译成为Python的字节码,然后由Python虚拟机来执行这些字节码,与Java语言十分类似,只需一次编译即可跨平台运行。Python语言的这些特性使得开发完成的系统也可以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之中,而不必担心会出错。

  5.4易于功能扩展

  由于Web2py使用MVC的模式,所以各模块之间稱合性特别低,各个模块的控制层和视图层之间都相互独立,每个功能模块都是一个独立的程序函数。如果需要添加新的功能模块,只需单独编写该功能模块控制函数和视图文件即可,无需更改任何其他已有的模块,每个模块的代码修改也不会影响到其他模块。

  6结语

  该信息管理系统完全由所内相关专业工作人员以及学生独立自主开发完成,目前已经上线运行,一切功能流畅,为所内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使得学生、科研人员可以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科研产出,也使学生、工作人员从众多繁杂事务中解脱,实现远程协同办公,优化日常办公流程,促进文件、信息的高效流转,行政管理、校务管理体制得到创新发展。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管理的网络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院校的管理水平,推动管理的“无纸化办公”进程,使高校的校园管理数字化向前迈出重要一步。将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相结合,实现高校研究生信息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现代化,有效监督和评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将为学校以及研究生管理部门提供强有力保障,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教学与管理质量的目的。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3

  煤矿测绘工作是决定煤矿开采顺利开展以及保证煤矿生产安全进行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任何涉及煤炭开采、煤矿建设、煤矿改造和整合的内容,都离不开精准科学的测绘工作,它是指导和监督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为采矿一线服务及平衡生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煤矿生产和管理中,要尤为重视测绘工作,要配备一流的技术人员和先进的设备,避免出现任何人为失误,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生产和管理方式进行现代化升级,实现现代煤矿的安全、高效、环保发展。

  一、传统煤矿测绘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因素

  煤炭测量包含众多内容,具体包括矿井测量、井下控制测量、井巷控制测量、井巷施工测量、井巷贯通测量、矿区路线测量等。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测绘人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际操作中已经积累了大量切实有效的测量方法,也引进了一些以现代通信技術为依托的现代测量方法,如“电子测速技术”、“3S技术”、“GPS定位技术”等,现代测绘技术的引进为提高测量精准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对传统手工测量的依赖依然很大,对现代测量技术的有效应用还不够成熟,信息系统本身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也有待加强。

  2.制度因素

  很多煤矿管理者对测绘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制定出详细、科学的管理制度,或者即使制定也并不严格执行,对人员管理也较松散,测绘人员数量少、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较突出。此外,对测绘仪器和测量工具的管理也不严格,不能按照制度要求做到定期检验、校正和维修。这些制度上和管理上的漏洞直接影响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为接下来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阻碍,造成一定的风险隐患。

  3.人员因素

  测绘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是当前煤炭行业中一个突出问题,此外,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测量工作准备不充分、测量过程观察不细致、数据记录不全面、测量时间不充裕的问题并存。由于井下环境条件差,工作任务紧张和记录者的不细心、不负责的态度,凭感觉记录数据或靠经验更改和捏造数据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

  二、信息技术发展为煤矿测绘数字化提供了可能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电子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以及很多专业信息工具的问世,为煤矿测绘向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可能。借助现代通信技术,实现传统测绘的现代化升级,将人工测量与计算机测量相结合,是当前煤矿测量行业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本身并不长,应用到煤矿生产领域的时间就更短,我国煤炭企业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滞后,从生产、管理到产品销售都一直延续粗放型的路子,一个煤矿各生产部门以及不同煤矿之间沟通不畅,缺乏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共享机制,没有实现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的数据共享,这些都导致了煤炭企业信息化与网络化发展的相对滞后。

  具体到煤矿地质测绘上,传统的测绘手段、人工测量、手工检索以及后期的数据分析以及结论的得出,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化煤矿生产与管理的需求,尤其是在煤矿重大灾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上,及时准确地提供相应数据以供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有必须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来实现煤矿地质测量数据的自动化管理,地质测量专业各种基础图件的自动生成,以及对井下突发事件快速、准确地进行分析与决策,从而保证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当前,已在煤矿测绘领域广泛使用的数字技术是基于GPS、全站仪以及电子计算机等先进设备作为硬件支撑,利用上述设备对煤矿地理信息、生产信息以及储量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并使用电子计算机中的CAD软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绘制成图,这样便可以实现传统模拟测绘模式向着数字化测绘模式的转变。此外,通过网络数据共享机制,可以建立一定范围地区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可实现不同煤矿之间地理信息的共享,进而启动标准化建设,促进煤矿测绘的标准化、行业化发展,确保测绘信息产品可以满足各煤矿企业的需求。

  三、煤矿测绘信息系统的特点及优势

  1.信息的多样化

  测绘系统信息多样化表现在方方面面,从信息来源看,相较原先单一的钻探手段发展为集遥感、数字摄影、GPS,以及三维地震勘探和其他地面物探、矿井物探等手段为一体的立体勘探模式,数据及信息获取渠道越来越广,获取手段越来越丰富。从信息内容上看,包罗了煤矿地质、水文地质、测量、采掘信息、地面物探(如地震、瞬变电磁勘探)、矿井物探(如槽波、坑透、瑞雷波勘探)、测井及其他地压、瓦斯资料等多源地质信息。从信息的存储形式上看,有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除此之外,在信息处理方面,信息系统在资料整理、数据利用、资源整合、信息开发等方面都有诸多优势。

  2.管理的网络化

  信息系统不仅拥有强大的数据功能和技术支撑,它也为现代管理注入新的.活力。网络技术的成熟应用实现了煤矿信息共享,打破了原先的信息壁垒,实现了企业信息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使得煤矿管理更加高效、便捷。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地测数据与图形的实时管理与查询,提高了信息流通速度,给数据统计、分析汇总、信息反馈带来了便捷,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测绘人员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S)完成日常测量和对数据的动态修改与维护,而对于领导层而言,可以通过浏览器/服务器(B/S)来访问基础数据库中的数据,查询所关心的信息,指导现场生产,实现了数据统计与宏观决策的联动统一。

  3.决策的智能化

  煤炭地质测绘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煤矿生产重大决策提供依据,对于煤矿开采地质条件、采煤设备的选择、开采方式以及更为具体的矿井构造、煤厚及顶底板变化、瓦斯、涌水情况的了解,都要以煤矿地质测量第一手资料为依据。这一过程同样可借助于信息系统,从煤矿地质测量空间数据库中发掘和提取隐藏在其中的潜在信息或模式,从而为预测和决策行为提供智力支持。

  4.系统的集成化

  信息系统是一个集人员、技术、各环节、流程于一体的综合化系统,一个大的信息系统下又可有多个或多级子系统,如数据采集、信息共享、数据合成、决策应用等子系统,最终形成有一定规模和严格标准的体系。如在煤矿采掘领域可开发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管理、复杂地质条件综合保障、采矿开采设计等系统,在煤矿安全领域开发一通三防信息管理、安全监测实时预警以及井下人员跟踪识别救护等系统,在生产管理领域开发煤矿ERP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等。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影响了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信息获取、数据存储、定量和定性分析、数据处理、决策支持、现代管理等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原先的传统模式,通过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相应的共享机制,为现代煤炭开采和煤矿生产注入活力,地质测量信息采集的多元化、管理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以及与其他专业系统的兼容和集成,是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系统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孙健,罗小英.关于矿山测量数字化技术的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3,3(9):98-99.

  [2]张中福,蒋良兵.浅谈数字化测量信息技术在煤矿测绘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6,12(36):45-46.

  [3]梁明亮,宋宪华.GPS电子地图的建立及GPS定位技术的应用[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8):219-220.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4

  摘要:本论文分析了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背景,根据常用的教务管理系统功能划分多个模块,并分别介绍了教务管理系统的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

  关键词:教务管理系统;功能模块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xx)10-0014-02

  目前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教务管理系统层出不穷,但是真正满足自己院校需求的并不多。怎样使教务管理系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务管理的实际需求,设计合理功能模块实现现代教学管理科学化,是作为一个教务管理系统维护和使用者需思考的问题,也是选择该课题的动机所在。

  系统开发前期,需进行功能模块设计。

  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所涉及的环节众多,信息量大,责任性强。因此,根据实际需求,教务管理系统的功能架构分为系统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师管理和教务计划管理。

  一、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是系统管理员进行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的有效手段,是用于维护教务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数据库,主要包括“用户账户管理”和“系统维护”等内容。具体功能:对用户的操作权限进行分配;对用户的注册信息进行管理,保证这个系统基本数据内容的一致性;对系统各项控制参数进行设置,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查看、维护系统日志;对系统的数据进行备份、还原。

  二、学籍管理

  学籍管理是针对学生基本信息的管理,是整个教务信息的基础信息之一。在校学生的学籍管理包括:

  1.新生管理。新生报到前,系统管理员要根据招生办招生情况,将新生的信息导入到新生数据库中,并进行以下处理:①综合考虑新生所报专业、高考分数、考生来源、性别因素,对新生进行合理的分班;②根据新生所属院系、专业、班级等因素,系统对报到的学生指定一个学号。新生报到时,做好新生的注册,并做好新生报到情况的统计。新生报到后,教务管理员要完成学生招生信息的导入工作,包括学生姓名、性别、民族、生日、出生地、政治面貌、所在系部、专业、班级、学制、身份证号、照片、个人特长、家庭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最后,新生的基本信息经过录入、更正、确认后,就可将其导入到学籍库中,成为本校的正式学生。

  2.学籍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的相关数据可以批量导入到学籍库中,所需学生信息的相关数据也可从学籍库中导出;实现对各个学生学籍信息包括学生学号、姓名、性别、班级、民族、出生日期、政治面貌、家庭地址、联系方式、照片等内容进行录入、删除、修改等;支持批量修改部分学籍信息,包括班级、政治面貌、是否有学籍、入学日期、毕业日期等。

  3.学籍异动。实现学生学籍异动管理,如休学、复学、退学、留级、学业警示等。

  4.奖惩管理。实现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获奖或违纪等的录入。

  5.毕业管理。学生毕业相关工作包括:①设置毕业规定:修满毕业规定的课程数目、毕业学分,完成毕业设计及答辩工作,达到毕业要求的计算机、外语及职业技能水平;有记过、处分、警告等记录的,记录次数多于一定数目的,酌情推迟毕业时间;未出现欠学费现象。②判断毕业生毕业情况:根据设定好的毕业规定,系统智能地判断毕业生能否顺利毕业或提前毕业。③统计毕业生情况:为每届毕业学生建好毕业存档库,由班级辅导员将毕业生的学生成绩单、实习鉴定表、毕业论文、计算机等级证书、外语水平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相关证书进行电子归档。在学生毕业后的一年中,做好毕业学生跟踪调查,统计毕业生就业率。

  三、成绩管理

  成绩管理则是学生在校区间学习成果的反映,是教务管理工作的核心数据之一,也是评价审核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教师在网上录入必修课、选修课成绩,教务处录入英语四级、英语六级,系统生成成绩单(学期各学科成绩统计、学生学分绩点计算),查询学生成绩等。其中,教师具有录入所教学生成绩和查询所教学生成绩的权限。教务管理人员具有修改教师录入成绩错误的权限。学生具有查询自己成绩的权限。

  四、教师管理

  教师管理是对全校任课老师信息的管理,包括以下功能:

  1.教师基本信息管理。教师的基本信息包括教师编号、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出生年月、所在院系、学历、学位、职称、职务、个人简历、照片等内容。一般由教师本人录入,教务管理人员和学生可进行查询。

  2.教师任课信息管理。教师任课信息包括教师姓名、任课专业、任课班级、所授课程、课程性质、所用教材、上课周时数、总时数、课程学分数等。一般由教务管理人员制定教学计划时进行录入,教师和学生可进行查询。

  3.教师变更信息管理。教师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信息的变动,如岗位调动、外出进修、退休等。变更的主要内容有变更原因、变更时间、变更去向等。一般由教务管理人员对变更信息进行录入、删除和修改。

  4.评教管理。评教是指学生、同行、专家对教师每学期所授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价,以利于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对老师的评教一般在学期末通过本系统进行,学生拥有对自己任课老师进行评估和查看评估结果的权限。同行评教,包括教师互评、院系领导对教师进行评估。同系教师进行评教后,拥有查看学生对自己评教结果、本系教师对自己评教结果的权限。院系领导拥有查看学生对自己的评教结果、本院系普通教师互评结果及自己对院系所有教师评教的权限。专家定期对教师进行评教,通过日常听课、抽查教学记录等手段,期末通过填表来进行来给出评教结果。专家只拥有查看专家对教师评教结果的权限。教务管理员对不同用户的评教结果进行汇总,计算被评估对象的最终评教分数。

  五、教务计划管理

  教务计划管理是用来设置学校各年段各专业所要修的.课程,作为学生选课和毕业审查的依据,由教务管理人员制定,录入。选课管理是指教务管理人员按照教学计划制定各专业学生所需修的课程,包括必须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每个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选修课是学生在规定的指导原则内可自由选择的课程。学校教务处确定各专业各年级的必修课课程表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课程表,在空余时间选择选修课,学生选课完毕后,教务处将记录学生的选课情况,并把学生名单提交给任课教师。排课管理是由教务管理人员根据教学计划、任课教师、学生选课信息、教室资源、时间安排等因素,按照一定的排课原则和算法进行的课程安排。“排课选课管理”功能模块用于根据教学计划、教室资源、教师资源等,制定每学期的课程表。一般的排课系统操作流程如下:

  1.系统配置:按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期的课程设置,定义本学年学期所开课程,并定义系统使用算法、上课地点类型以及生成教学任务书过程中的录入、截止状态。

  2.基本信息收集:教室信息,上课时间。

  3.录入开课任务书:由各开课院系录入开课任务书的信息。

  4.预排课:由排课系统根据教学任务书定义课程信息进行自动排课。

  5.手工排课:由排课的教务管理人员处理出现的特殊冲突情况。

  6.排课结果调整:根据实际上课情况,考虑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对需要调整的排课结果进行修改。

  考务管理是由教务管理人员根据课表进行各学期的期末考试、补考的日程、考场、监考教师的安排,根据设定条件和学生成绩统计生成补考名单,实现导出、打印功能。

  高校教务管理的自动化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继续深化,高校管理愈来愈灵活,对教务管理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也将为满足这些要求提供可能。但由于能力和水平有限,本系统在开发及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发现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郭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2]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5

  1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成

  1.1基础硬件平台

  基础硬件平台包括计算机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以及基于电力通信专网的传输网络、信息网络、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等。硬件设施是构建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物质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这些早已不成为问题,但是计算机硬件设施更新换代很快,需要定期更新才能满足系统功能需要,而硬件设施的更新往往投资较高。随着云计算的广泛使用,采用云计算也有成为基础软件平台的可能,可以降低基础硬件设施的费用。

  1.2基础软件平台

  基础软件平台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接口系统等。操作系统常采用UNIX、Linux、Windows7和Windows8等。数据库系统常采用Oracle、MySQL、Access、VisualFoxPro、PowerBuilder等软件系统。接口系统可采用基于WEB服务、XML数据交换、专门接口程序等。

  1.3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要涵盖供电企业全部业务范围,例如财务管理系统、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等。每一个专业系统还可再细分,例如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分为客户服务管理系统、营销业务管理系统、营销质量管理系统、营销决策系统等;再如生产管理系统可分为生产计划管理、输电线路管理、变电设备管理、配电设备管理、设备检修管理、设备试验管理和安全监察管理等。各供电企业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管理模块。

  1.4保障支撑

  电力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规范、规程等是供电企业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保障支撑。

  2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

  通过前面的介绍可见,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范围是比较广的,下面就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为例进行探讨。

  2.1现状与需求分析

  构建信息管理系统必须顺应供电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要考虑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系统建设的可行性以及功能需求。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包括员工构成情况,如学历、职称、年龄等。系统建设的可行性主要是分析技术支持的程度(如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和可能获得的经济效益等。功能需求就是考虑所需要设置的管理模块,如按照人力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分成人力资源规划与定员管理模块、组织结构管理模块、人事管理模块、人力成本规划及管控模块、绩效薪酬管理模块、培训管理模块、资质管理模块、招聘管理模块、报表管理模块等;从提高工作效率出发,可将系统设置为用户管理及权限控制模块、部门信息管理模块、员工信息管理模块、考核及薪资管理模块、统计分析管理模块、其他功能模块等。

  2.2建设目标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要体现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覆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范围,满足人力资源管理各业务环节的平台需求,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全员参与管理的目标,因而系统总体要统一,但又要有局部的灵活性。

  2.3总体架构酝酿

  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有多种方法和途径,例如从开发过程出发可以考虑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从开发立足点出发可利用面向功能法、面向数据法和面向对象法等;还可以采用模型驱动架构。以模型驱动方法为例,基于人力资源业务特点,参考相关模型规范建立信息模型、工作流程模型和安全模型等,这种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扩充性。根据软件的功能需求,可设立数据脚本层、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界面规则层和界面展示层5个层次。系统底层架构可考虑采用比较成熟的J2EE架构,能保证稳定性和后期维护性。对于中小型供电企业,用户端采用B/S模式,服务器端采用C/S结构更便于管理。

  2.4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库设计的流程分为用户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前面已经介绍了用户需求设计,下面讨论一下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所以进入数据库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因而要在数据库中创建登录表,并且为了防止登录用户任意修改数据库信息,还需要创建用户权限表,用于记录用户对数据库不同窗体的操作权限。用户登录表和用户权限表都需要用户编号,用户权限表还要有权限编号。员工基本信息表、家庭关系表、奖惩表、部门类别表依据同样的方法进行概念设计。对于每一个表都绘制出实体E-R图,这样每张表的概念结构就一目了然了。逻辑结构设计就是将实体E-R图转换成数据库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例如用户登录表的结构分为列名、数据类型、允许Null值三列,列名下有ID、Name、Pass三行;数据类型分别为varctar(5)、varctar(20)和varctar(20);允许Null值下为单选框。其他数据表类似。

  2.5安全保障

  随着计算机网络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安全问题涉及面很广,既有系统本身的维护、使用问题,也有信息管理系统物理设备的质量问题,应对此种种问题应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其中业务安全性、通信安全性、系统平台安全性需要重点考虑。业务安全性可从加强身份认证、细化权限管理和业务范围细分等几方面去实现。通信安全性主要表现在信息泄漏和信息劫持两方面,为此可采取适当的通信协议防止网络监听以及服务器身份验证防止身份诈骗。系统管理安全性可通过切分访问过程并进行过滤、严格限定权限来实现,同时对系统操作痕迹(业务访问痕迹和数据访问痕迹)进行记录。

  3结语

  信息管理系统是将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与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信息科学结合起来的新兴技术,在推动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亦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供电企业生产环节复杂、对安全稳定性要求高,只有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进程,才能驶入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6

  核产品生产过程极其复杂,加上其所要求的数据量庞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注重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创新设计,加快质量监督和管理。介绍了核产品生产企业系统特点、功能结构设计、关键相关技术解决质量问题方案,并完成了核产品生产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

  在当前对核产品质量要求极具严格的情况下,核产品生产迎来了新的契机与发展机会。对核产品生产质量信息管理创新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其质量和效率,加快系统统一升级和提高,从而加快对信息的管理,最终实现产品以质取胜。

  一、核产品生产企业系统特点

  核产品生产大都为种类单一,制造工艺过程复杂,生产数据信息庞大,质量信息管理困难的关键产品。从质量方面来看,核产品生产具有以下的特点:

  产品设计部分由用户的需求决定,因此产品的质量信息仅仅包括最终产品的质量信息,并不包括零件的信息。

  核产品生产工艺较为固定,每道工序都环环相扣,其质量要严格把握,通过与产品设计相同步。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生产流程一般被多次得到分解,质量信息得到严格管控。其中流程分解次数越多,对应的质量关系就越发复杂。

  由于核产品其用途比较特殊,因此质量需要严格得到保证,在产品设计质量中要有特殊的考虑:

  1、质量要求要绝对高,可追溯时间长,包含信息量大,其质量信息一般要保持在20年左右的时间内能够被追溯,这其中包括产品设计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等产品系列周期信息。成品检查的概率也要能够准确把握,对每一根成品管材都要做好相关记录。并严格保存好。

  2、由于核产品生产的周期较长,过程较为复杂,因此在很多关键工序方面要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在对待各批次炉子中,要记录同批不同炉和同炉不同批的情况,将其清楚做出标记,这样有助于信息的准确掌握和追查。

  二、核产品功能结构设计

  核产品的质量受到市场条件的把握,其质量由设计决定,通过加工,使得产品得以为人类使用。核产品生产涉及到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方面。在核产品中,加快构建CAQ系统,能够有效促进核产品生产质量得到有效的管理,使得产品质量能够在一定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提高。

  三、关键相关技术解决质量问题方案

  将产品质量信息编码和过程质量信息编码结合实现质量可追溯性;设计质量体系信息管理系统支持企业质量体系的运作和完善;运用计算机辅助控制工具实现质量管理控制;产品质量信息记录与产品生产流程同步进行;加快实现安全机制建立,保证数据安全。

  四、核产品生产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一)核产品业务规划

  1、产品结构规划。核产品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管、单元、台等部分,在每个结构中,又存在着一些零部件,用以支持其结构完整性。核产品的原材料种类、零部件种类、焊接顺序、标码等等都可以通过对产品的一系列分析得出来。

  在产品结构规划中,制造商设计制作了一项便于各部分管理的结构,叫做结构树。它是通过将零部件、操作顺序、材料等一系列相对应起来,方便运用,能够让操作员的工作变得简单化,在查询过程中更加便捷有效。

  2、制造工序规划。核产品的制作工序复杂多变,对核产品的工序充分把握,能够实现制造有序化。

  3、业务流程规划。

  (二)核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系统信息数据规划

  1、质量信息收集与整理。在核产品的生产质量过程中,对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是必须进行的一步准备工作,信息的统计和核对,是为质量跟踪与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对象。对质量信息进行收集,需要按照其工艺和流程,分别对其过程中的总结、情况做出说明和完善。对信息的收集,能够便于人们对动态事物的认识。

  2、业务流程数据规划。业务流程数据规划,是对业务运行过程中其质量和数据做总的.规划和设计,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数据流将其输入到规划系统。在业务中,一般会配有与数据总体框架和纲要性的数据相关关系图。

  (三)生产质量管理系统设计

  1、系统总体功能设计与规划。系统的实现主要是为人们的使用服务的。通过对一系列的信息进行分析,能够掌握产品结构、业务流程等实际需求。

  2、系统功能的说明:

  (1)物品仓库管理:物品管理主要是针对其仓库建设管理,对物品原材料的出入库进行备案管理,了解物品材料的入库情况,检验情况,进而对其他业务,如原材料放行安全、工作卡领取原材料做相应的备案,方便查询与投入使用。

  (2)生产目标管理:是要求用户能够对核产品的生产目标做出总体的规划和设计,辅助各种生产计划的实施。生产目标主要包括:日生产计划、周生产计划、月生产计划、变更生产计划,总体生产计划等等。在日后的执行中,要充分对每个目标进行监督与目标管理,实现执行效率提高。

  (3)任务单运行。

  (4)工作卡运作:工作卡在核产品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每一工序的过程中,通过对每一步骤阶段的记录,能够实现工作的开展信息,让系统和员工为自身的工作环节保留信息,其中的记录主要包括有:清洗、烘干、检验、组装等记录。

  (5)不合格检测。

  (6)生产信息咨询:在核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实现生产信息便捷化,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查询。在查询中,我们可以直接将产品标号输入,就会生成系列的任务信息,包括:零件合格率、生产时间、任务单查询等。

  (7)数据统计。

  (8)文档管理。

  (9)工具检测管理。

  (四)生产质量管理系统结构

  生产质量管理系统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包括软件和硬件。通过将软件功能在服务端实现,响应使用者的操作,实现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功能。

  核产品生产质量信息系统的创新设计,实现了核产品生产过程的全程监督和控制,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高效能性。对核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是我国产业发展的一大进步,能够加快生产信息的质量追踪与监测,提高其生产制造过程信息化管理水平。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7

  摘要:在当今社会中,计算机技术在教学、经济、市场监控等领域都得到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也逐渐增多,社会生产和经济不断遭到病毒的侵害。对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来说,加强病毒的防范和管理非常重要。所以,笔者将针对医院信息系统遇到的主要病毒进行分析,探讨预防病毒的方法。

  关键词: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病毒;病毒预防

  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大的传染性,在计算机系统中只要出现病毒,就会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这对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和学习的人们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预防病毒对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破坏,这里将会计算机病毒的种类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解决对策。

  1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遭受的主要病毒危害

  1.1计算机病毒分类和概念

  计算机的病毒出现多是由于下载错误造成的,还有就是一些hacker的植入,所以,提升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非常重要,其中对于计算机常遇到的几种病毒介绍如下。1.1.1木马和hacker病毒这两种病毒是计算机使用中比较常见的病毒,其中木马的前缀一般是Trojan,hacker的前缀一般是Hack。木马入侵计算机一般都是通过漏洞,之后在系统内部潜伏,随着系统的运行进行传播,它与人体病毒一样,能够隐藏在计算机中,随时都可能爆发,而hacker一般都是通过电脑操作破坏系统,两者存在一定的联系。1.1.2蠕虫病毒蠕虫病毒的前缀多是Worm,它能够通过各种系统漏洞进行传播,从而感染其他系统,比如,小邮差病毒,一旦有人打开电脑该病毒就会四处散播。1.1.3系统病毒系统病毒的前缀一般是PE、Win32、W95等,它一般会通过系统中后缀是.dll或Exe后缀的文件进行传播,是系统中比较常见的CIH病毒。1.1.4脚本病毒脚本病毒的前缀一般是VBS、Script、JS等,比如,VBS.Happytinme、Script.Redof、JS.Fortnight.c.s等,它属于语言编写的病毒。在脚本病毒中比较特殊的是宏病毒,该病毒的前缀为Word、Macro或Excel,如macro.Word,这些病毒多会在办公软件上进行传播[1-3]。

  1.2病毒对信息系统数据造成的破坏

  计算机病毒都是在启动某些程序后,开始侵入计算机系统,然后入侵一些重要信息数据,一般破坏手段是文件改写分配表、格式化磁盘、删除重要文件、改写目录区、使用“垃圾”数据改写文件、设置破坏CMO5等。1.2.1抢占系统资源影响计算机运行有些计算机病毒可以长期隐藏在内存中,从而占据计算机系统一部分资源。病毒占用的系统内存一般与自身长度一样,如果是病毒占用了内存,不仅会减少系统内存,同时,也会影响系统软件的运行。一旦病毒进入内存,会对其系统运行造成干扰,同时,影响计算机系统的运行速度。病毒传播需要一定的激发条件,所以它会时刻监视着计算机运动的状态,这对计算机来说存在很大的隐患。还有一些病毒存在自我保护意识,它会对静态磁盘病毒进行加密,同时,也会在加密动态状态下进驻内存,比如,CPU如果携带病毒,如果它想要更好运行,就需要对病毒进行解密,之后才能执行CPU指令,而病毒在运行结束后,会对自身再次进行重新加密。如果CPU运行了数千条指令,那么病毒会在不断传染中添加非法操作,这样不仅会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同时,也会干扰软盘读写顺序,造成其发出刺耳的'噪声。1.2.2占用和破坏磁盘空间有些病毒会寄存在磁盘中,其中包括文件型病毒、引导型病毒。引导型病毒如果抢占了磁盘空间,会导致很多数据彻底丢失,无法恢复正常。文件型病毒在磁盘传染中不会破坏原来数据,但是会占用大量磁盘空间。一些病毒文件型传染速度比较快,会在短时间内传播到各种文件中,从而增加每个文件长度,这样会严重浪费磁盘的空间。

  2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病毒的防范对策

  2.1利用计算机软件加强病毒预防

  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加强对病毒的预防,在病毒没有出现前,可以利用计算机杀毒软件,对系统中存在异常的程序或是漏洞进行查杀。比如,在计算机内存中经常会遇到驻留型抗病毒程序,在启动计算机时该程序就会被打开,它会对计算机后台程序进行监控,一旦发现有病毒或是程序异常,它就会发出提醒。一般简单的MicrosoftAnti-Virus抗病毒程序或是系统抗病毒程序操作都可以进行病毒监控,达到预防病毒的效果。80%的病毒会通过系统漏洞入侵,实现病毒传播和感染,所以,加强对系统病毒、补丁的修补和检查非常重要,它能够预防震荡波、蠕虫王等病毒,从而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例如,在系统病毒查杀中,可以将系统启动中非法程序在注册表中删除,同时,在注册表中搜索该程度的键值将其删除,在启动系统病毒程序后,其多是隐藏在系统某个文件夹中,需要找到该文件夹将其一并删除。对于一些异常服务,需要立刻禁止自动开启。在电脑重新启动时,可以点击F8进入安全带网络模式,这样可以避免启动病毒程序,从而修复Windows补丁,使杀毒软件升级。

  2.2使用加密数据技术保证系统数据安全

  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加密。对于一些重要的数据信息可以指定专门的用户或是网络,才能得到数据解码密码,从而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也可以通过加密保护其他数据。加密数据后,在传输过程中就不会遇到被分解或是窃取的情况,从而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另外,也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建立防火墙,加强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从而加强对本地医院信息系统的保护。防火墙包括软件、硬件、综合模式,它可以有效防止病毒进入计算机系统,从而达到预防计算机病毒的目的。

  2.3建立医院信息系统病毒防治制度

  在医院网络病毒防治中,建立有效病毒防治制度可以减少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危害。在医院每个工作站点,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落实病毒防治工作,一般都是加强对网络安全漏洞和病毒的查杀,另外,就是在网络重要部分进行病毒拦截、检测和监控,减少病毒的侵袭,找出病毒入侵系统的原因,从而进行修复达到抵御病毒目的。

  2.4建立计算机病毒管理小组

  医院可以引进一些专门的计算机病毒管理小组,加强专业人员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御。该小组人员需要及时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异常,需要及时采取解决办法,找出出现异常的原因、病毒位置、病毒入侵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办法。对医院信息系统经常遇到的故障和解决办法进行记录,从而增加病毒防范的经验,加强医院信息系统的预防。比如,将来历不明的软件进行查杀和清除,提高HIS系统的密码复杂程度,这样可以避免密码被轻易破解,删除一些不必要的服务,将下载的软件中附带的软件进行病毒查杀,之后将其清除,降低系统被病毒侵害的几率。

  3结语

  随着计算机中出现的网络病毒不断增加,加强病毒的预防变得非常重要。在启动计算机后,要先进行病毒查杀,在检查过计算机系统没有异常的情况后再进行程序操作,定期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清理和病毒监控,落实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兴江,赵晓冬,白洁.网络信息系统在医院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xx(S1):222-223.

  [2]王丽娜,赵利敏,张东军.信息安全管理的建设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13(2):41-43.

  [3]李明杰,张英华,常永亮.医院会诊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与实现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xx,13(4):47-50.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8

  1.引言

  房屋征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由政府部门提供一个信息公开透明、计算简单的综合平台供人们查阅、对比,将会减少拆迁户对政府的误解。征收项目涉及到的业务部门多、数据量大、动态性强,如何快速、准确地掌握征收进展数据,对实施征收项目的业务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实现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将会对征收项目平稳、高效地推进做出极大的贡献。为实现上述目标,设计了房屋征收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互联网平台,从办事指南、项目进展、公示公告、房屋估价、安置房源、补偿安置等方面做了整体的规划和设计,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面向被征收对象、工作人员、评估机构、测绘机构及时公布信息,使相关人员能够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并且及时反馈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实现了一条公开透明、沟通及时、使用方便的交流渠道。

  2.需求分析

  房屋征收系统分两个部分:现场触摸屏展示系统、基于WEB的房屋征收信息发布平台。触摸屏展示系统:在拆迁现场放置一个触摸屏,让平时没有条件上网的被征收户通过触摸屏展示系统,可以看到所有被征收户的房屋、估价、家庭、补偿安置信息。系统包括:项目进展、公示公告、办事指南、投诉监督、模拟选房、房屋信息、房屋估价、安置房源、补偿安置、综合查询十个模块。房屋征收信息发布平台:除了具有触摸屏系统的功能外,还可以实施网上签约,对实施机构、征收部门的单位及个人进行投诉,及时公布对每一个投诉的处理进展及处理结果。房屋征收信息发布平台实现征收信息公开,方便社会查询。所有涉及到房屋征收项目的市民可以通过查询功能,快捷地查询到跟自己相关的所有房屋征收信息,包括自己所在房屋征收项目总体情况、相关公示公告、项目的当前进度、个人协议备案信息和安置房信息。运行环境:Java、Tomcat、Mysql。

  3.系统主要功能

  房屋征收系统功能非常强大,在这里只介绍其中的部分功能。

  (1)项目进展模块展示被征收项目、安置项目的详细信息和项目的进展情况。

  (2)公示公告功能模块分类介绍项目进展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公示和公告文件,如搬迁调查公告、搬迁补偿方案、征收决定等等,通过网络发布公示公告将增加一条信息发布渠道,有利于社会监督。

  (3)办事指南和政策法规模块将国家、省部与地区颁布的各种政策法规汇集起来供用户查阅,并将与搬迁有关的各种业务的'办理流程展示出来,供用户在处理业务时参考,节约时间少走弯路,为用户提供方便。

  (4)投诉监督模块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快速直观的反馈意见通道,在触摸屏系统中仅展示投诉途径和投诉结果反馈,在线投诉的功能在房屋征收信息发布平台中实现。

  (5)模拟选房模块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快速的预选房屋途径,用户在输入有效证件号码之后,可以在安置房源的楼盘表中模拟点选安置房,系统将计算出所点房源产生的费用预算,同时将用户的征收房评估价值对比列出,使用户能直观的判断所点房源能否满足预算要求。

  (6)房屋信息公示模块显示每个被征收房屋的门牌号码、户主姓名、房屋结构、面积等与房屋估价关联的各种信息,用户可以查阅、对比,检查入户调查信息是否准确。

  (7)房屋估价信息公示模块显示评估动态、评估机构信息和对具体被征收房屋的估价信息。

  (8)安置房源信息模块显示为征收项目提供的各类房源,每户安置房的信息包括房号、户型图、面积、市场价格和点房信息。

  (9)补偿安置模块显示补偿安置协议的签订情况。

  (10)个人查询模块为用户提供多种方式查询征收及补偿安置信息。

  4.数据库设计

  房屋征收系统设计到的数据非常多,而且涉及到的金额巨大,数据库设计时必须细致周到。房屋征收数据库包括:被征收项目、被征收楼栋、被征收户室、安置项目、安置楼栋、安置户室、评估信息、评估价值信息、家庭信息、人员信息、协议信息、协议补偿明细、协议产权明细等100多个数据表。被征收项目表:征收项目ID、项目类别编码、项目性质编码、所属地区编码、征收部门编码、实施单位ID、项目名称、项目简介、计划搬迁总户数、计划搬迁总面积、项目状态编码、项目图片。被征收楼栋表:征收房屋楼栋ID、征收项目ID、楼栋编号、楼栋座落、总层次、总户数、公有房屋户数、私有房屋户数、公有房屋建筑面积、公有住宅建筑面积、公有非住宅建筑面积、私有房屋建筑面积、私有住宅建筑面积、私有非住宅建筑面积、未登记建筑面积、公有房屋所在单位ID、楼栋状态编码、所属社区编码。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9

  1《浑河闸信息管理系统》结构(界面组构形式)

  系统软件采用VB语言,完成数据连接调用及全部执行功能。应用功能强大的SQL数据库,实现数值型数据、图文数据(表)和多媒体文件数据的储存、维护和管理。

  2《浑河闸信息管理系统》内容及功能

  系统主要执行8项窗口菜单任务,每个菜单分别引导系统按用户需要执行其下拉菜单中不同的单项任务。系统窗口主菜单项详细执行内容见表1、表2。

  2.1原始资料

  针对调度资料整编和工程资料整编需要基础资料的要求,在本菜单内将调度资料整编和工程资料整编所需的全部基础原始资料罗列其中。“输入年号”,要求用户针对需要整编资料的年份输入其年份数字代号。年号输入后,调度资料和工程资料整编就对应输入年号的年份进行。一般情况下,用户会将上一年资料整编成果以文件形式另行保存到系统之外的指定位置,系统资料整编主要针对当前年份逐月进行。“原始资料”菜单下的所有分项,都是单一的资料项目,用户可根据数据库字段定义的格式要求,直接以Excel数据表形式在SQL框架内浏览罗列的全部项目的逐年历史资料[2]。“原始资料”实为历史资料的浏览项目,用户无法编辑修改。

  2.2调度资料和工程资料整编

  按表1所示菜单项目内容,根据原始资料菜单项“输入年号”指定年份对当前年份已经录入(或追加)后的资料进行选定下拉菜单项目的整编,生成规范统计(计算)表格(成果),以指定文件名储存到指定硬盘位置。该项目为统计、计算执行菜单项目,用户只需运行一次即可[3]。项目内容见表1。具体表格形式和内容,需根据水文、水工规范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专门设计,供专业开发人员应用。

  2.3成果输出

  系统根据用户在该项下拉菜单的对象中的选择,显示该选择项的当前年资料整编成果表。用户通过对成果表的审查、校核,决定是否输出该成果表。该项实质上具有成果浏览、输出功能。项目内容如表1。

  2.4资料查询

  根据系统原始资料“输入年号”的年份,再“输入月日”,从而确定了查询内容的记录时间(“年月日”),以日为单位,对该项菜单下全部项目有选择地进行查询。如果查询内容不属于当前年号,用户可在原始资料菜单下重新输入年号。项目内容见表2。

  2.5数据维护

  根据管理员授权(输入密码),对各信息数据库(原始资料)进行修改或数据添加、追加,还可以建立新的数据文件,供SQL调用,逐步完善系统窗口界面指定项目的新功能。该功能可保证用户以非常方便的Excel格式在SQL框架下对原始资料安全地进行全屏幕编辑,具体对象内容详见表2。

  2.6行政管理

  实现图文并茂页面展示的有效的办法是将文本格式统一转换成PDF格式,“VB”可应用PDF播放器直接调用用户在数据库中存储的'PDF文件。行政管理菜单项目的内容见表2,根据工作需要,浑河闸管理的组织机构、各项规章制度、规程、职责、历史沿革、工程大事记等,用户可先以非常熟悉的Word格式制成文件,然后按系统数据库格式及文件名等要求转换成PDF格式,添加到指定SQL数据库中,供系统运行调用[4]。

  2.7媒体宣传

  系统可以在SQL数据库中调用pdf、m2p、avi、mpg等多种格式的媒体文件,利用指定播放器播放视频文件,通过信号通信线路,将信号传输至LED屏幕,进行放大传播。

  3系统开发建设原则

  系统开发建设的指导原则是:规范、简捷、实用、操作性强,易于扩展,易于推广。

  4结语

  最大程度整合浑河闸建设与管理的各种信息,在同一应用平台上多方位、多角度共同反应浑河闸工程运行管理的总体实况和历史历程,从而达到内容丰富、资料连续。系统首页界面中心图片为滚动式宣传窗口,通过更新图片库,使宣传内容在窗口定时更新。通过专业性和可观赏性的结合,使系统运行方式新颖,且具有一定的亲和性。然而,系统在调度资料整编中,由于整编内容复杂,其数据库对数据文件的管理手段也非常复杂,文件格式的转换、文件及数据的多重交叉调用、交流和计算给系统软件开发和SQL数据库的应用,制造了极高的难度,要求软件开发人员具备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进行调度资料和工程观测资料整编,需要具备水文和水利工程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系统建成初期,投入试运行阶段,在资料整编和信息浏览查询方面将会出现许多问题,需要在运行中不断修改和完善。通过系统运行也会暴露出在设计方面的一些不足,同样需要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逐步完善。系统建成与应用,将使浑河闸工程运行科技管理水平在同行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0

  1属地化管理模式

  一般不出现跨区现象,并由各地市公司进行管理。这种运行维护模式也有两个优点:

  (1)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比较强。因为这种模式的运行维护面积不是很大,因此在电网出现紧急抢修事故时能够及时响应,处理问题。

  (2)较为熟悉地方政府、村、镇等的周边环境及文化,可以充分利用各方关系进行运行维护管理,不会出现地方支援不足的情况。

  2区域化管理模式

  目前为了降低电煤的成本,现在多在煤炭资源丰富的省市发电并向发达城市供电。这种供电方式一般是需要跨越多个省市地区,并进行远距离输送。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具有集中管理分片运行维护模式的.优势,还兼有属地化管理模式的优点,因此未来这种模式可能会覆盖全国。

  2.1专业化集中运行维护模式转变的基础条件

  (1)超高压专业化公司的管理模式越来越成熟。一些专业化管理理念、模式的应用,使得各省市电网公司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2)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实现了人力资源、财务、物资的集约化管理,实现了设备的信息电子化、动态化管理,为超高压输电线路所谓集中管理奠定了基础。

  (3)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一些较为成熟的在线监测设备的应用,例如输电线路状态监测中心的建设、直升机的巡检作业等,使得部分科技成果正在转化应用到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中,一定程度上为专业化集中运行维护模式的转变提供了科技基础。

  2.2积极实施专业化集中运行维护模式实施专业化集中运行维护模式,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优势:

  (1)实现资源共享,减少资本投放;

  (2)设置专业化分工,培养专业人才;

  (3)减少管理岗,将人员放在一线岗位;

  (4)通过个省市公司的岗位设置、规章制度,提高科学合理的管理水平。

  3结语

  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各保洁单位的清洗完成情况、清洗后的水质合格率、投诉情况、抽检情况等数据,客观地反映保洁单位的服务水平,并通过奖惩激励机制进行考评,有效地保证供水企业的对外服务质量。

  作者:陈凌洁 单位:广州市自来水公司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应用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产业中.目前,中国电力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如何增强GIS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灵活性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GIS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但提高电力相关系统的灵活性,还为我国电力企业的创新提供了前提,更加利于电力系统的开发和创造.本文就GIS技术的含义和组成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同时也讨论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效益.

  关键词:GIS;电力计算机

  在当下电力系统的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力计算机管理系统在电力企业管理中逐渐处在越来越关键的地位,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技术,基于电力系统和电力企业的发展情况,对电力系统中的模型进行自主的涉及,同时在管理理念中加入了构架开发和系统集成模块,这些创新将对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同时电力企业管理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关于电力计算机信息系统在日常应用中难点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因此,解决这些工作难点也迫在眉睫,所以我们将GIS也加入到了这个管理模块中,这样就实现了我国电力企业高效率的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同时它不仅有利于电力企业,也对电力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空间.

  1GIS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概述

  1.1GIS技术的工作内涵

  GIS技术也可以称为地理信息服务技术,这种技术是地理、物理、计算机等学科的综合处理结果,此项技术主要以地理学科为根本,通过地理建模进行分析,及时提供以GIS为基础的相应的空间以及动态的地理位置信息,是一种主要涵盖了地理的研究技术及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GIS技术目前已经具备将地球上发生的时间以及存在的现象进行收集、整理等数据化处理.目前,GIS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同时,因为其自身特有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信息数据分析能力也让人们能跟清晰的了解相关信息,这对改善生活环境,为企事业单位在经济方面的发展和战略方面的规划等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

  1.2GIS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

  GIS技术从根源上还是属于计算机信息系统技术,它与GPS、RS被称为“3S”技术,但是GIS是通过其自身运作来完成对相关地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点不同于其他计算机技术,同时GIS信息作为主要采集信息的主体,它的主要的分析和处理的数据为地理数字分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目前,GIS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人员、硬件、数据、过程及软件.

  1.3基于GSI的主要组成而采取的措施

  针对上述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使用现在的计算机理念是不够全面的,想要让GIS设备在电力系统的领域的发展更加顺畅,同时也不断的适应现有社会的发展速度,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对各方面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同时加大改进力度,这样才能使得应用了GIS的电力系统更加快速的发展与改革.

  1.3.1在人员方面,加大培养计算机人才的力度我们要将培养电力计算机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上日程,同时加大对在岗的计算机人员的判断意识的训练.依据计算机现有的体系,不断为企业培养和提供适应社会的计算机人才,使企业更加容易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

  1.3.2在电力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方面基于现在不是很完善的系统,我们要根据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提前做好准备,以便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能及时作出各种应对措施,同时,我们要加强跟踪和监控电力计算机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根据发生的风险等级的不同,及时作出相应的风险管控机制.

  1.3.3在协调外部市场关系这一方面为了加强GIS在电力企业中的发展,就必须做到及时与各学科领域沟通,及时与社会人员沟通,同时要加强和市政部门的联系,通过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各项配合工作,来改善当地的电力环境,构建更加稳定的电网网架,通过GIS将当地的电网网架进行整合,加强对地区供电的可靠性.

  1.3.4在创新服务方面加强服务的创新是电力企业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关键因素,如何加强服务的创新,将是未来十年内市场中的一个重要发展课题,而计算机技术无疑是能够以最快速度来加强创新服务,作为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的互联网技术,已经从最初的以计算为主发展为现在集合搜索等各项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产物,GIS技术恰恰利用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的时期,以加强服务为中心,创新服务为发展契机,大力应用GIS的覆盖面,不断拓展其应用领域,实现电力企业管理更加集约化.

  2GIS在电力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网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十分多且复杂,如果用人工统计方法,非常容易出现电力设备精准度低,资料不全或缺失等问题.还有,电力信息的台长分别储存于不同的计算机中,导致数据比较分散,使得企业无法明确掌握所有设备,也就无法对其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障,同时也无法满足对资料的精准度的要求,更无法实现数据的自主关联统计.针对对变电站中的设备的时时状态监控系统现在已经初步建立了,但是这些监控系统的状态采集主要靠相关设备厂家来进行的,由于设备厂家与电力企业的子神系统没有有效沟通与互联,导致厂家无法提供设备台账,也无法将设备台账与实时数据结合为一体,无法长期应对和满足电力企业越来越复杂的要求.同时,因为利益等一些原因,大部分设备供货厂商会保密自己的信息,使得相同设备但是来自不同供货厂的设备数据互不兼容,需要认为的进行维护,无法做到整合所有数据.GIS的应用不但解决了相同设备不同出处导致的不兼容的问题,同时也利用其数据分析能力,可以整合电网中各类设备的数据信息,同时利用这些数据信息对现场的相关设备进行优化操作,使得工作人员能在最短时间内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整理、使用.

  3用于实现GIS功能应用总体方案

  配电台区的用于维护GIS功能的软件是利用CAD平台进行开发的,使其具有保护图形不受更改,联动和交互相关属性的保持,通过CAD来保存数据结果.工作前期需要通过CAD的文件操作功能,工作人员通过对设备的改装,以简便操作为前提装备了配电模型,这样就达到了电力GIS的功能需求.多功能数据分析功能是所开发的后台处理软件最显著的特点,这个系统不光能够提取CAD格式的配电台数据,还能分析通过GIS解析的数据,最终汇总明细和统计数据台区,还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综合性处理,同时为台区供电半径等其他功能提供服务.构架开放是后台的必要因素,这样就可以开发出新的功能,比如发布和查询配电台区数据,同时生成一个具有配变数据统计查询等多功能的综合电力WEB平台,使电力管理系统有统一的入口,也为其他站提供了共享的数据.

  4基于GIS系统应用率的效益分析

  为了加强配电台区的管理,要从从根源处上完善电力企业信息台帐的管理模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配电设备运行管理水平,提升和促进电力企业对于配电台区综合维护管理能力.如此大大缩减了维护关于电力GIS软件相关台区资料的用时;最终便于显示对于现在台区频繁变动的效果.基于此系统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大为降低只要做到将所列的图纸维护好,软件后台系统就会自动识别图纸,同时导出配电数据的明细以及统计数据,由此保证了配电数据的可靠性、正确性以及及时性.通过电力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首先劳动效率得到提高,配电资料的导出速率也得到了加快;其次配电数据的使用率也得到了促进.针对现有的基于电力GIS的计算机集成信息平台,使电力企业有了一套统一的建设电力系统的标准,也使得接入方式得到了全新的创新,通过这套电力信息化应用平台,切实的做到了“一点维护,多点实施”.同时本系统也通过具体业务具体分析,通过不断调整和更新根据企业生产的活动开展情况,GIS系统也不断调整以及更新,这对电力企业的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软件系统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由此也将促进软件技术的进步,同时通过工作人员的进一步使用,电力GIS系统将随之更新换代.

  5GIS的应用前景

  二十一世纪是向着全球网络化、数字化、一体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新世纪.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浪潮,推动全球大部分国家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领域重新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面对新的发展机会和挑战.在现在的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中,谁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本身的资源,掌握更全面、准确的导向,更迅速的做出应对变革的反应,甚至创新、变革,谁就能顺应当前的潮流,同时给电力企业带来更高的回报.而GIS作为计算机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他拥有获得、储存、搜索、解析和相关地理位置定位等整合而成.地理定位信息的主要针对对象是地理位置的实际体现,主要过程就是根据实体的空间位置与空间中的虚拟位置的关系进行的分析的.如果电力企业能够抓住历史赐予的跨越式发展机会,那么从电网规划、电网建设和电网管理水平将极有可能冲进世界先进国家的前列,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6结束语

  在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将GIS技术应用到有效的解决电力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运行过程存在着的问题,这样不仅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电力应用中的灵活性,同时也大幅度的提高了电力企业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运行的效率与效益,进一步增长了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产值.

  参考文献:

  〔1〕钟一俊,周明磊.浙江电力GIS建设[J].电力信息化,20xx(10).

  〔2〕江新清.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电力行业的应用[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1).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2

  1城市桥梁养护管理现状

  传统的桥梁养护管理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桥梁档案多以纸质形式存档,随着时间推移,造成梁档案资料使用不便、保管困难;2)依靠人工巡检,人工记录和纸质文件保存巡检数据,同样存在使用不便和容易丢失;3)桥梁技术评定多以人工为主,难以按照规范建立自动评定系统;4)养护管理计划安排与流程管理,没有形成网络办公自动化,缺乏实时性和透明性,不易形成有效的执行、检查与监督机制,造成巡检和检测难以按时、按质、按量进行;5)桥梁各类数据没有有效规划,造成数据分散和缺失,没有沿时间轴形成桥梁全寿命期的延续数据,导致后期病害致因分析困难;6)缺少预测与报警机制,造成重修轻养的现状。近年来,各地纷纷建立城市桥梁养护管理系统或信息系统,对解决上述现状和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解决管理问题的基础上,还需提高桥梁结构状态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系统需求分析

  随着监测技术、识别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桥梁管理模式已很难满足桥梁养护管理需求。需要建立基于桥梁结构技术、传感技术、病害机理、检测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等技术的城市桥梁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运用计算机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处理功能、评估决策方法和管理学理论,实现对现有桥梁进行档案管理、状况登记、评估分析、状态预测等。建立桥梁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全面地收集、存储和处理桥梁的各类数据资源,通过该系统逐步实现管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提高桥梁养护管理水平;能够直观的了解每座桥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若干年内的运营状况;能够整合监测与评估、养护管理与综合信息服务等功能,实现了桥梁养护管理电子化、自动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城市桥梁养护管理涉及纵向管理单位分级多、横向分布面域广、时间跨度长,系统需求分析如下:

  2.1系统使用用户

  城市桥梁管理涉及到的主要单位有城市桥梁主管(监督)部门、城市桥梁管理单位、具体桥梁养护单位以及日常养护作业单位,系统须实现分层管理与分角色定位管理。

  2.2系统功能需求

  1)城市桥梁管理单位城市桥梁管理单位是行业主管部门,主要是掌握全市桥梁概况信息、技术状况、计划管理等。其功能需求主要有:①统一管理、获取或掌握全市桥梁基本信息;②宏观了解或掌握全市桥梁技术状况(含交通状况);③了解或掌握城市桥梁管理工作概况;④全市桥梁养护计划管理;⑤全市桥梁运营状况管理;⑥养护业务指导与管理;⑦资产运营管理。2)具体桥梁养护单位具体桥梁管理单位是具体负责一座或多座城市桥梁养护管理的业务单位,其功能需求主要有:①桥梁基础数据与技术档案归档与管理;②桥梁养护日常办公与管理;③桥梁巡检与养护管理;④桥梁监测与报警管理;⑤桥梁技术状况评定;⑥分析与统计报表;⑦养护设施管理;⑧信息发布。3)巡检与养护作业单位巡检与养护作业单位具体负责桥梁巡检及养护工作,其功能需求主要有:①桥梁基础数据录入;②电子化日常巡检及巡检数据处理;③巡检人员作业计划安排与管理;④桥梁病害跟踪分析与病害信息查询;⑤编制各类计划、报告并上报;⑥巡检与养护人员作业监督与审查。

  2.3系统应用需求

  城市桥梁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多元数据与综合信息,支持多类、多座桥梁养护管理,根据用户单位的组织结构自行设定桥梁分级管理,分区域管理,形成多级管理与监督机制;通过基础、空间数据与时间、地理信息集成,方便城市桥梁基础数据综合管理与利用;规范化、电子化桥梁巡检与养护工作,定位管理巡检人员;系统不仅是养护部门内部人员的办公平台,还是面向公众的信息发布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路况信息、施工信息、交通状况、维修情况等信息。

  3系统目标

  城市桥梁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基于时间和空间维度,从桥梁全寿命期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涵盖城市各类桥梁数据和信息的系统,实现桥梁检测、监测、评定、养护、维修管理等于一体的适用于城市桥梁多级管理与多个部门协同办公的'桥梁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城市桥梁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贯彻“预防性养护、前瞻性管理”理念,实现“一桥一档”的电子化户籍式管理。建立涵盖桥梁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综合数据系统,建立自动化、智能化的城市桥梁经常性检测、定期检测功能及预警功能,为桥梁检测和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建立网络化办公平台,提高桥梁养护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同时建立标准化桥梁数据体系,可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交换一体化,以适应市、区城市桥梁管理单位以及技术服务单位根据职能权限对桥梁进行综合性分级管理与技术支持服务,实现对城市桥梁养护管理的有效监管,确保城市桥梁安全受控运行。

  4系统架构与组成

  城市桥梁信息管理系统应基于多网络技术平台,系统采用B/S架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集成GIS模块,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互联网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B/S架构软件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分布性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询、浏览等业务处理。(2)业务扩展简单方便,通过增加网页即可增加服务器功能。(3)维护简单方便,只需要升级服务软件,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4)开发简单,共享性强。桥梁养护管理系统能够同时管理桥梁巡检养护信息、桥梁资料,并且结合电子化人工巡检系统,为桥梁管理单位提供一个能够远程使用的养护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桥梁巡检管理子系统、桥梁监测管理子系统、桥梁养护管理子系统、桥梁技术评定子系统,协同办公子系统等六个子系统组成。六个子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

  5子系统功能

  5.1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

  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建立桥梁数据的采集和编码体系,实现桥梁属性和空间数据的录入、维护、查询、统计等管理工作。它是其他各子系统的支撑系统。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包括桥梁基本信息、桥梁结构信息、桥梁巡检数据、检测数据、桥梁监测数据、桥梁病害信息、桥梁养护管理信息、桥梁维修信息及其变化状况等。实现城市桥梁信息管理功能,为桥梁养护管理、技术评价、信息交互提供完整的数据信息和基础支撑。

  5.2桥梁巡检管理子系统

  桥梁巡检在桥梁养护管理日常工作中占有较大的工作比重,是获取桥梁结构静态数据和动态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桥梁巡检管理子系统包括巡检内容制定、巡检计划制定、巡检流程管理、巡检数据管理,并将上述内容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5.3桥梁监测管理子系统

  桥梁监测管理子系统是实现桥梁结构、交通、环境在线监测的自动化系统,也是获取桥梁静态和动态数据的重要技术手段。桥梁监测管理子系统包括各类监测模块、数据分析模块、统计查询模块、结构报奖与预警模块等。

  5.4桥梁养护管理子系统

  养护管理子系统是建立在桥梁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对桥梁管理工作内容、管理计划和流程等工作进行设计和规划,实现桥梁养护管理电子化和信息化,实现养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提高桥梁养护管理水平。该子系统主要包括桥梁养护活动相关工程管理、合同管理、费用管理、桥上事件管理,对养护工程进行任务管理和流程管理,预算管理,养护工作考核、统计分析,辅助决策管理等。

  5.5桥梁技术评定子系统

  桥梁技术评定子系统根据桥梁巡检信息、监测数据、巡检养护信息和数据分析、结构损伤识别结果,对桥梁结构状态进行评估和技术状况评定,并据此给出养护建议。系统包括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桥梁现状评估、桥梁现状调查、桥梁状况分析、桥梁状况评定、桥梁状况预测、桥梁状况报告、桥梁养护决策等模块,实现桥梁结构状态评估与使用状况评定功能,生成各类分析评估报告,并对结构变化发展进行趋势预测,给出合理化养护建议,实现桥梁预防性养护。

  5.6协同办公子系统

  协同办公子系统提供桥梁桥梁养护办公及信息传递、桥梁综合信息的对外发布、综合查询和技术支持及专题分析等功能。系统包括桥梁信息门户、基础信息管理、桥梁检查信息管理、桥梁维修信息管理、综合信息查询、技术状况查询等模块。实现桥梁养护管理信息归档、查询、发布等管理功能。

  6结语

  信息技术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深刻,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政府效能和办公环境,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突破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开发一套精简、高效、智能的城市桥梁信息管理系统,已是当前桥梁管养单位的迫切需要。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3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全面推广,计算机软件开发已经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行业之一。根据客户需求,使用特定的计算机语言,开发软件系统,是软件开发的主要方式,它对于计算机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本文将以计算机软件开发为起点,试着设计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系统,为计算机软件开发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 软件开发 信息管理系统

  尽管计算机软件开发前景广阔,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可是在具体运作中还是要充分的重视信息管理系统,做好日常的软件维护工作。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降低开发成本,充分的发挥软件特点,做好软件开发的信息管理工作。通常来说,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系统需求、系统设计、设计实现三个部分组成。

  1 系统需求

  开发计算机软件之前,有必要对软件开发中的系统需求进行研究和分析,包括两个构成要素,分别是软件开发信息关系分析和软件开发信息管理需求。关于需求信息之间依赖性关系的存在,需要结合业务需求,尽可能的满足不同的需求。从这一理念出发,我们要清晰市场定位,了解市场需求,有计划的整合需求信息之间的关系,才能让软件开发“物有所值”。在软件开发信息管理方面,要科学的考虑工作量的问题,既要考虑到计划量也要考虑到实际量,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技术的研发方面,保证软件开发的质量。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设计的流程

  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要和客户需求结合,要兼顾实际工作情况,通盘思考开发设计过程中的各类不稳定因素,按照先后顺序,一般分为:草稿、新建、计划中、定义中、实现中和完成实现。

  2.2 显示信息和查询模块设计

  显示信息和查询模块设计的核心是对多层显示模式和平级显示模式的应用,多层显示模式是结合信息主-子关系树的根节点目标,进而对信息进行显示,达到系统产品有效维护的目的;平级显示模式运用的重点在于模式的切换,通过高级查询的手段达到软件开发信息查询的目的。

  2.3 业务需求信息管理模板设计

  业务需求信息管理模板有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基本信息、依赖业务需求、工作量、附件、更改日志。业务需求信息管理模板不仅要达到便于查询,满足工作需求的目的,还要科学的统计工作量的信息分配,最终实现工作量的合理分配。

  2.4 技术需求管理模板设计

  技术需求管理模板设计同样也是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基本信息、匹配业务需求、依赖技术需求、上传附件、修改日志。技术需求管理模板设计注重技术信息,要求通过技术信息的合理设置达到基本查询的目的。

  2.5 多层结构兑现关系设置

  多层结构兑现关系设置要注意业务对象之间的有效性联结。依靠节点分析和系统算法,达到设计的目的`。多层结构兑现关系设置从业务需求信息出发,认真分析业务需求信息,充分掌握工作量的基本信息,将二者融合起来综合考虑,从而确保需求质量。技术需求对象的设计, 主要是对技术需求信息直接管理,并注重工作量的有效性估计, 做好系统的根本自动化记录过程,在实际的技术对象应用阶段,注重技术的根本有效性需求,体现独特的业务需求和分析。

  3 设计实现

  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需要在保持原有习惯的基础上,融合新的信息内容,建立管理系统。同时在新建立的管理系统内,嵌入新开发的内容,最终达到软件系统开发的目标,使得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完全实现。

  3.1 对信息扩展平台的实现

  依靠SAP产品,使得子系统得到有效管理,同时要下功夫兼顾移动终端支持和内存技术运用。关于内存技术的实现,通过结合微软 Visual Studio 基本集成开发环境,对桌面以及移动设备用户支持的一种界面开发,并结合端到端的软件生命周期性管理, 结合运行环境的关键用户管理,对新的开发过程进行设置,结合合作伙伴控制的过程,实现和商务平台的一种无缝连接过程。

  3.2 业务需求管理模板的实现

  在业务需求管理模板实现上,主要注意的是结合业务需求的实际情况,做好日志的修改工作。如果增加业务量的需求,就需要同时弹出与需求相对应的对话框,接着依次满足同一级别的业务需求。在增加业务量的压力下,有时不仅要满足同一级别的业务需求,还要满足业务需求的附件部分,这就要在附件链接和附件状态中耐心分析各类数据,根据附件中提供的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修改,达到附件内容实现的目的。

  3.3 技术需求信息管理模板实现

  技术需求信息管理模板设计的核心在于技术依赖,前提是对基本信息的了解程度,也就是说在对基本信息充分了解之后,依赖技术实现管理模板设计。具体来说,就是把技术需求内容添加到信息管理模板中,并将技术需求内容与业务需求有机的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富有逻辑关系的共同体,接着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区别出优先处理和延后处理的信息,在具体处理过程中,按照区别内容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处理。

  3.4 版本信息管理界面的实现

  版本界面管理信息的实现需要充分的考虑开发周期,并以此为标准确定软件开发的版本信息。在版本信息管理界面设置时要以时间为标尺,尽可能的降低预计生产周期和实际生產时间之间的误差,确保版本信息的制定拥有科学性及合理性。

  4 总结

  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效率,确保了产品的质量,有效的推进了软件开发整体行业的进步,同时也打破了传统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的局限性,它采用的“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方式大幅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对现代化技术革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管理设计的高效性让我国的计算机发展迈向一个新的高度,提高了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研发水平,提升了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川.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数码产品在线销售系统[J].网友世界·云教育,20xx,7(23):10-11.

  [2]王雪竹.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的多元化设计分析[J].硅谷20xx,7(03):53,59.

  [3]王占宏,顾国强,马国春等.基于知识管理的软件开发模型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xx,27(11):22-25.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4

  关键词:实验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基础数据;数据库

  1ETIMS技术概述

  ETIMS是以Oracle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建设的,应用B/S技术解决规划,以高校实验教学管理需要为基点,基础数据共享的多模块、高级联在网络平台上同步运转的软件.ETIMS的开发以教学实验室为根基,把与实验教学相关的各种信息作为管理实验室教学运行模式的依据.其最大的功能体现在将各类实验教学软件资源整合为一个对象进行系统化管理环节上[1].ETIMS与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管理等领域相关联,在两者合作下,实验教学管理各环节、拓展功能需和系统网络直接关联,并互换数据.此外,从延展性的视域出发对ETIMS各功能模块进行规划,能够进一步深化开发结果,使其演变成实验教学信息管理的共用软件系统.

  2实验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

  2.1资源管理子系统

  资源管理子系统最大的功能体现在对高校实验教学中软硬件资源整体管理方面上,例如对实验项目库、实验准备规范库、仪器库、药品库以及实验室房间管理等[2].实验项目库实质上就是实验课程包含的全部实验内容,在数据库内被统一藏储,每门实验课教师拥有对课程中实验项目内容增减、整改与查询的职权;实验准备规范库管理就是参照实验项目对实验准备操作进行逐一指导,对实验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的阐述;仪器库、药品库与实验室房间管理就是以数据库为依托,在互联网平台上对多样化硬件资源进行集中管理.

  2.2实验教学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实质上就是对实验教学中不同环节进行信息管理,其借助的是远程教学互动式网络沟通型平台.用户管理以实验教学开展的视域出发,参照不同角色对用户信息进行增减、改动与查询的管理办法;实验教学程序管理是就是在网络上对数据库中参与实验教学环节进行组织管理;实验项目选课通常需要学生自行对实验项目课程进行选择;助教申请的建设是以研究生用户信息管理的一个网上申请程序管理模块为基准;规划实验方案管理被应用在学生自行规划上交实验方案、教师审批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模块功能体现在开展网络问卷调查活动封面上,借助采集信息的方式达到评价实验教学质量的目标;网络课堂的创设为学生远程、自主学习实验内容的多媒体资料;内容管理模块功能体现在对图片、文字等静态文本材料科学管理方面上;论坛交流为师生间信息交流以及思想互动创建了平台.

  2.3实验室管理子系统

  具体是参照实验教学工作运转实况,对实验室中的各种事务进行信息管理.具体是借助仪器、实验室与会议室3个实验室资源预约模块,强化高校师生对各项资源利用效率;应用易损仪器赔偿功能模块在提升仪器损坏登记管理和信息统计环节工作质量方面体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工作日志辅助管理参照实验准备规则,在录入每日实验准备方面的工作状况方面体现出便捷性与精确性;废液信息分析能够对实验教学进程中形成的废液信息进行整合解析;财务辅助记录可对经费项目等财务信息进行全面整理与深度解析.

  3ETIMS的逻辑结构

  ETIMS系统的开发以实验教学与管理为主线,把与实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功能作为副线,从而达到把各类基础数据库衔接在一起,构成网络系统的目标.这样教师、实验室工作人员、本科生、研究生等不同使用者参照自体需要与在该系统中具备的权利,以用户管理模块设置为依托,对基础数据库的有关信息进行调度与应用,从而使ETIMS系统的各类功能发挥出来.

  3.1实验课教学

  实验课教学具体是由教师对实验项目库进行管理,对实验教学流程管理表现出强烈的依赖性,从实验项目库内择选出多样化实验项目组建各门实验课程,将对网络课堂管理的职责交予各课程教师,学生上交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课程,应用设计实验方案管理模块开展的实验课程教学.在实验课开展初期使用助教申请模块,挑选并明确各实验课程助教名单.待实验课结束以后,利用教学评价模块,对实验课中教师、助教、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课内容、软硬件设备等多方面开展评价分析工作.通常情况下,可以应用内容管理模块将教学单位从教学到管理全程的信息整体性呈现出来.在论坛交流平台的辅助下,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更能体现出自由性与开放性.

  3.2实验室管理

  实验课管理具体是由高校实验中心主任对课程基本库、项目基本库与实验用房开展的信息管理工作;在课程基本库、项目基本库管理工作效率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上,采用规划中的教学管理模块;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管理,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评价;通过实验室运行监控模块对实验室的考勤数据信息进行采集、统计、管理与解析.

  3.3ETIMS的数据库规划

  数据库运转效率与数据库规划的质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科学的对数据库进行规划,所发挥的成效要优于对系统服务器硬件配置实施升级对策.参照数据多方向用途、应用标准与安全严谨原则等去确定数据整体组织模式与数据表框架.为了大幅度的强化数据库应用功能,在对ETIMS的O-racle数据库规划过程中通常会遵照以下五项规则:一是禁止将索引建设到小型表上;二是不能出现应用用户的键的行为;不能通过借用商务规范的途径去达到强化数据结构完整性的目标,而是需要以数据库管束理去达成的;四是对前台应用程序的功能进行限制,使其无法达到直接获取数据表信息的目标,具体是在数据库基础表和前台应用程序中间构建视图;五是不能使客户长期的对数据信息进行输送,而是借助供应列表的形式使其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维护数据信息传导的快捷性与精确性[3].

  3.4实验预习与考试测评系统

  课前预习与考核始终是实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那么在网络系统的支撑下,开发带有实验预习与测评功能的“预习测评与考试系统”在优化实验教学与管理质量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极为显著的.为了和预习测评与考试系统相关标准相符合,将数据库细化为试题库与考试信息库,前者又参照题型划分为预习习题库与试题库两种类型,考试信息库也可以被细化为两种类型,一种为试题结构表,具体是由题目代码、类型、难度、题目、答案、分数等要素构成;另一类为学生考试信息库(包括学生资料库、答题库、成绩库)

  4ETIMS的`应用

  4.1管理系统的实践

  ETIMS系统在某高校04级的30个班实行了开放,参加学生人数高于1200,被开放的项目为8个,开放总生时数超过了2.8万,这是开发的“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网络管理系统”首次投入应用,也是极为重要的时期,到14~15年达到了13级学生180个班实行开放[4].多年的实践已经充分的证明,多功能实验教学网络综合管理系统已经日显完善化,管理模式稳固性更为深刻,实验教学中高校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教学成绩,达到了开放模式下与实验教学相关的各类要素有效管理的目标.ETIMS系统已被细化为三次子系统,并在本省高校教研体系中荣获奖一等奖.ETIMS系统在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进程中的应用,构建了面向在校生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选课管理与开放实验活动的目标,使各科目教师在掌握实验项目开展实况以及学生反馈信息上体现出时效性.在ETIMS系统的协助下,处理了基于项目的教学进程管理与对外开放服务工作的难题,进而强化了实验教学进程的规范性,实验教学运行模式监管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高校实验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

  4.2ETIMS的应用优势

  一是其模块式管理结构的灵活性处于较高的层次上.当系统具备这一优势之时,用户可以参照自体需求,对所需模块自行调用,也可以在维护ETIMS系统功能的情况系数对模块施以增减举措.二是数据库高度级联.具体是借助相关信息动态化级联更新方式达到强化系统结构完整性与严谨性的目标,从而该系统能够将与实验教学相关的多样化信息变化模式反映给科目教师.三是统计查询功能的高端化[5].具体是指ETIMS系统借助完善化的信息结构计划,协助系统用户达到快捷搜寻到所需信息的目标.四是借助网络与数据库等技术,达到优化高校实验教学程序,强化实验室开放工作质量的目标

  5结束语

  ETIMS系统开发宗旨在于提升高校开放实验教学管理水平,为国内高校开放实验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构建了高端的教学管理平台,使开放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实施的顺畅性得到切实的保障,以管理平台为依托,为实验室开发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在信息社会中,开放实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深度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这不仅在开放实验教学自体上体现出来,其将会为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学改革与管理多方面协调运行奠定基础,演变成具有更大实用价值的现代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赵前程.高校实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08):110-111.

  〔2〕周奕.浅谈实验教学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学周刊,20xx(27):8.

  〔3〕顾恒,周扩建,高素美,杜娟,杨庆凤.基于WEB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xx(01):84-86.

  〔4〕杜露.基于计算机平台的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评估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电子世界,20xx(16):197.

  〔5〕李志鹏.基于Web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xx(24):81-34.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5

  摘要:进入21世纪,信息资源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知识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成为时代的特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是信息资源管理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信息社会将呼唤大量从事该专业工作的人才。我国既缺乏从事信息采集、经济预测分析、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硬件运行维护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更缺乏既通晓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因此,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提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上来。同时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如何造就新型的信息管理人才,使他们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及能力,以适应社会信息管理这一要求,成为应当考虑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 人才培养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历史与现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集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早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就开办了信息管理专业,最开始叫"电子数据处理"(ept),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了比较规范的专业名字,即"管理信息系统"(mis)。现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大学都开设了这一专业,有的成立了信息管理学院。在我国,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建立了对应的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其后,差不多所有的财经院校以及具有经济管理优势的综合性大学陆续建立起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与此同时,我国的大部分具有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优势的工科院校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陆续办起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通过20多年的发展,全国开办该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200所以上,且已有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多种层次。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已是一个客观事实。这表明社会对这方面人才是迫切需要的。可以预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这种需要还会不断增长,其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方向分析

  2.1.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组织业务功能

  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领域包括事务处理、管理信息、知识工作、办公信息、决策支持、群决策支持以及经理支持等系统,这些信息系统针对组织中的某个具体管理功能(如生产运作、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人力资源)。在这方面,学科的研究重点在于理解计算机应用的特定领域,以建立组织中应用复杂的计算机技术的基本逻辑。

  2.2.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和方法

  该学科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研究如何以较低的成本建立可靠而有效的信息系统。早期其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建造可靠而有效的信息系统,为组织提供更多的价值(提高运作的效率、提升组织的竞争力或创造新的价值);随着软件技术的进步和商品化软件市场的形成,研究的重点逐步转移到信息系统的.实施及相关的管理问题。

  2.3.信息系统的管理

  早期的信息系统基于大型计算机主机,因此集中式的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管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此后,随着功能强大的微型计算机和软件的普及,如何管理分布式的信息系统功能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同时,由于软件市场和信息系统服务的兴起,信息系统"外包"成为新的热点,为本学科提出了诸如"信息系统"的可控性、基于合同的信息系统供应。购买关系等研究问题。近年来,信息系统管理的研究课题反映了复杂的管理问题,包括信息系统的战略管理、信息系统的投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引起的组织变革,以及全球化经济中的跨国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问题研究通常是跨学科的,它涉及的领域包括战略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等。

  2.4.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价值

  尽管如今信息系统毫无疑问地被认为是现代组织运行的基本条件,但从计算机被引入管理领域起,就一直有人怀疑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价值。信息系统的评价,包括评价的准则、方法和过程,就一直是该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早期用以代替人工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们的目标基本上是提高运作的效率而不引起组织的变迁,因此成本-效益分析就被认为是一个合理的评价信息系统价值的方法。然而,随着组织中的综合信息系统和战略信息系统的开发,问题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信息系统的战略价值和无形的品牌价值等非直接的经济价值必须加以考虑。同时,信息系统的组织价值还面临着如下的问题:谁获得益处?是否其中的一些人员会失去位置?是否一些人员的权力会被改变?是否组织会因为信息系统的使用变得脆弱(如由于系统的故障、专家乃至运作人员的流失)

  随着信息系统引起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变化,传统的投资收益分析方法就显得更不适用了。人们必须从组织理论、社会学理论和经济理论以及信息技术的结合方面寻求答案。

  2.5.信息系统对社会和组织的影响

  从该学科诞生伊始,人们就开始研究信息系统对社会福利、工作模式以至生活模式的影响。研究信息系统的成本、效益和风险对于组织中或组织以外的不同人员的不同影响,不同的信息系统对组织的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不同影响;考察信息系统对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对社会民主生活人的隐私和身份认同的影响等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3.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议

  3.1.坚持宽基础上的专才教育模式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首先应该掌握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科学和其它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具有宽厚的基础,但不要求学生对各门学科知识都精通。同时该专业的学生应该精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这方面应该是专才。

  3.2.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人才是经济的支柱,信息是经济的生命。"这是日本人的观念。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原因就在于充分利用和挖掘了国内外的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然而在我国,这种信念、观念和意识仅为一部分人的认识,不少人还处在朦胧状态。因此,强化信息意识,提高国民的整体信息意识便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图书、互联网等一切传播媒介,大力普及信息意识,增强人们的信息智能,提高人们认识信息、吸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信息服务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

  3.3.加强教学改革,更新课程内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设立目的是为了解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与人们对信息利用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为社会培养以应用型为主的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而用户的需求和信息技术又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对于有关信息资源开发过程及原理方法的核心课程,应具有相对稳定性,而由于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及学生因素又会使该专业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侧重,反映在教学上就是课程体系会呈现一定的变动性。

  对于专业课,目前有许多信息管理方面的课程是新开设的,要加强对这部分课程的研究,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内容的交叉重复或遗漏。由于本专业是一个发展较快的学科,因此,要不断地将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有关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方面的新课题和学科发展中的新理论与新知识及时吸收到课程中来,从而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此外,要借鉴国外相关专业和学科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如美国、英国近年来在信息管理教育方面增设了许多有关信息技术、信息交流与人际交流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的内容。有关现代化技术类课程,首先要让本专业的学生系统掌握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网络化知识,其次在基础课中充实新技术研究成果。同时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选课,范围包括基础物理、基础生物、基础化学、实用写作、外语,汉语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市场信息学、企业管理、社会信息系统管理等课程。

  3.4.教师要有现代化教育思想,充分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

  教育思想现代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双翼,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实现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必须有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反之,为了引进和更好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大胆探索和改革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引进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并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3.5.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

  我们可以采用按专业教育内涵、结合信息技术应用组织实验教学的模式,组建诸如知识信息组织、信息系统设计、信息分析模式、信息网络管理、计算机信息检索等专业实验室,一方面确保实验课程与教学配套,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对专业学生开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6.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知识更新

  我们面对的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一个缺乏优秀教师队伍的专业是不能生存和发展的。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要注重吸引其它院校有关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到学院来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国内和出国进修、青年教师攻读有关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研究生等方式,促进在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在校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保持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的活力,尤其要注意利用因特网加强同国内外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教育同行的交流,吸收信息研究新成果,以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研究水平,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7.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开拓人才

  从当前信息服务业的蓬勃兴起,就业市场的拓宽看:未来21世纪的发展前景,一方面,社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普遍强烈;另一方面,信息产业就业市场上需要的不是传统的信息管理人员,而是既精通信息知识,又具有某些专门领域知识的"双料"专家,即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多面手,尤其是社会适应性强的开拓型信息管理人才。这一需求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赋予了教育机构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拓宽口径,强化基础,着力培养学生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整体素质水平。

  3.8.注重与国际接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国际接轨主要是指:专业口径与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手段,以及人才培养技术规范与体系方面的接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国际接轨并不意味着从教育体制到教育内容改革中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而是要在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中保持我国的特色,发挥我国的优势,确保有关教育与学术交流的渠道比较畅通,可以在新的环境中持续发挥其优势,以求与国际上本专业的教育同步发展。因此,正确处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专业教育体系和专业教育的国际接轨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目前情况和教育面向21世纪发展的需要,可以考虑在优化我国信息专业结构中实现宽口径的国际接轨,着重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国际化,以进一步完善专业教育体系。

  4. 结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面对的是迅速发展的信息化进程,因此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没有操作经验可以借鉴,社会认知度不高的情况下,要做好人才的培养,必须在理论深度具有一定基础上,认识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潘旭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j].高教论坛,20xx,(02).

  [2]黄俊民,顾浩.信息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xx,(04).

  [3]杨风召,程超.电子商务人才定位与培养模式的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xx,(06).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