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机电一体化论文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范例15篇)

13 阅读23 页
论文助手微信号: bylw8com 论文客服QQ:3346581880

  2.3建好衔接的核心课程。

  充分完善与建立校企联合的中职与高职衔接中核心课程的发展模式,结合高校与企业的相互人力人才资源优势整合,组建中高职衔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建设团队,主要建设包括机械制图、液压气动、电工技术、PLC应用以及自动生产线5个核心课程,并执行小组负责,以项目式教学,实施“三统一”原则,即制定和调整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在课程教学实施方面进行统一的安排和协调组织,中高职衔接培养从开始就对所有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统一的汇总以及讨论后续的整改方案,及早介入并处理之间的矛盾,确保方案有效的实施。通过调查以及信息的收集,根据学生群体对于的自身确定的期许目标反馈,选定以下内容作为中高职衔接的主要教学课程(见表1)。

  3结语

  中高职课程衔接需要涉及到两级院校的相互协同,在这方面难度还是比较大,所以在方案设计上更倾向于理想化。因此,在设计课程衔接方法的实施途径是如何将两所两级学校更好地融合、相互协同也是需要在科学性上进一步完善的,避免过于理论空洞。同时,期望通过共同努力,能够推动两级院校之间的平台搭建、加强中高职院校之间的沟通,提升双方的教学教育质量,实现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做出努力,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xx]9号.

  [2]李玉珠.高职发展踏上“和谐号”[J].教育与职业,20xx(7).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11

  一、机电一体化概念

  机电一体化概念是由日本机械振兴协会第一次提出来的: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系统的总称。1996年,美国IEEE/ASME给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定义:“对机电一体化初步定义为‘在工业产品和过程的设计和制造中,机械工程和电子与智能计算机控制的协同集成’,包括11个方面:成型和设计;系统集成;执行器和传感器;智能控制;机器人;制造;运动控制;振动和噪声控制;微器件和光电子系统;其他应用。”机电一体化概念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产品两方面。

  二、机电一体化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从第一次提出机电一体化概念到现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前的第一阶段为“萌芽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第二阶段为“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第三阶段为“智能化阶段”。随着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产品得到了各国的关注和支持,并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目前,学界对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法阵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二)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

  1.计算机数控机床。计算机数控机床(CNC)是一种由计算机或专用电子计算装置控制的高效自动化机床。数控机床发展至今,经历了从电子管数控、晶体管数控、集成电路数控、计算机数控到微型计算机数控等5代演变。工业发达国家,数控机床占机床总数的30%-40%。近十年来,我国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加工中心则从3-5μm提高到1-1.5μ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0.01μm)。

  2.汽车的机电一体化。汽车的机电一体化是以微机为中心,通过自动控制来改善汽车性能,增加汽车的功能,实现汽车降低油耗,降低排气污染,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可靠性、操作方便和舒适性。近几十年来,在机电一体化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汽车机电一体化的研究和发展都有了质的飞越。

  3.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工业机器人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可编程、拟人化、通用性等。工业机器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典型应用。工业机器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食品工业、自动化生产等民用及工业生产领域。

首页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