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在教学之外还应具备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功能,科研是高校教学的底蕴,将科研成果和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中引入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笔者在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中引入真实的科研项目,通常以自己的科研实践为案例,变抽象为直观,通过实物样机来理解复杂的结构及原理。在整个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无论讲述课程的哪一部分内容,都以自己的科研课题“穴盘苗自动移栽机”和“嫁接机器人”为例讲解,使抽象的内容变为现实中触手可及的真实产品,令学生信服,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讲述同步带的工作原理时,直接把在科研项目中应用的同步带及带轮拿到课堂上,通过实物讲解,易于理解和掌握。再如,讲授步进电机的控制及工作原理时,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及步进电机拿到实验教学的课堂上,直接讲述它的工作原理及控制过程并现场编制梯形图。学生见到实物并观察编程过程后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很轻松地掌握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重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或者科研项目案例,既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总之,课堂教学并非是一个独立的过程,与科研实践紧密结合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布置丰富的课外作业
学生是具有很强可塑性的,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自主选题的课外作业,给他们一些学习的“压力”,他们就会变得主动起来,就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的特点,布置了灵活的课外作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讲述“检测系统”的传感器时,由于教材永远赶不上新技术的发展,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布置了“到互联网和图书馆上查到最近传感器”的作业,要求不停留在教材提及的内容,越新越好,弄懂其基本原理。最后,每名同学都查到了很多应用在高科技产品上的新型传感器,使学生掌握了课程基本内容的同时又拓宽了视野。
其次,为使学生更广泛地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在第一次课就布置了“研究一种农业机器人,掌握其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这一作业最后是以幻灯片形式展示的,学生找到了几乎所有的农业机器人,如移栽机器人、嫁接机器人、挤奶机器人、西红柿采摘机器人、黄瓜收获机器人等,学生们在分析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和巩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内容。
实践表明,通过完成课外作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有同学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阅了大量与课程有关的资料,提高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乐趣中学到了知识。这样灵活的课外作业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加入到学生的总成绩中来,也改变了只以一纸试卷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真正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多年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使我深刻体会到,精心构思教学方法、充分运用信息手段、紧密结合科研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发挥教师教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又调动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现阶段的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着注重理论教学,且对于机电知识来说,过多的停留在了抽象的知识与繁琐的理论上,虽然与数学物理等知识的联系程度较近,但是由于大量的原理图与文字叙述等,这样也就使得实践操作不足,从而也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且从内容上来说,由于涉及到了安装位置与面板开孔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操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1]。
2、理论与实践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PLC技术得到了有效的运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对PLC的实验运行过程与结果基本采取了观察的方法,这样也就没有注重对象模型的实例化操作。
3、课程设置时间上的不合理
随着我国现代化教学改革的不断影响,机电一体化教学课程的专业课也被缩减,这样也就使得教学内容减少了。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单纯依赖理论教学,这样也就不能在短时间里掌握大量的之上。加之学校的'不断扩招,使得生源的质量有所下降,从而也就使得学生在接受与消化知识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