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程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如我在讲“圆的周长”时,让学生帮助农民伯伯设计圆形的牛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不同的方法求得篱笆的总长度。再如:公园的门票每张10元,50张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8元,我们班一共有45人,该如何购票?学生们通过计算、思考得出多种解法,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方案。
四、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数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学生结合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过程和对三角形的认识,用自己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拼成自己以前学过的图形,自己总结出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由自己总结出的知识点,可以很好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
五、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只有学生和老师交流,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构建新的教学体系。例如学习“分数化成小数”,首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去除,若像教材上一样将各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分母里是不是只含有2或5,最后得出判断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这样哪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学生的表情是木然的,像机器人一样,如此没有兴趣学习,效果又能如何呢?可以先让学生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好像无从下手。可以把学生分成各个小组,找到自己辩论的观点,小组之间展开辩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辨,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课改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教育的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的课程体系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方式,它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教学方式。新课改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在小学教学活动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提倡构建高效课堂。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围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展开教学活动。为此,探讨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新课改;对策
一、增加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的学习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只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才能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才能顺利掌握各个知识点。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动手动脑提供大量的机会,可以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一节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别用硬纸片剪出直径为3、4、5厘米的圆,然后在有刻度的直尺上滚动,可以直观地看到圆的周长,再要求学生将得到的圆周长除以圆的直径,将三次得到的最后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帮助学生自己归纳出圆周长与圆直径的关系,大多学生都能想到:圆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教师及时点出本节重点:这个三倍多一点就是圆周率,将学生的关注点拉回到课本,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可以保证全体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也可以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如,在学习《角的度量》一节时,先讲解三角尺与量角器的度数与使用方法,然后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120度的角,接着提问:“不使用量角器,能不能使用三角尺画出120度的角呢?”很快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会主动投入到思考当中,开始动手尝试各种办法,有的学生很快就能想到“三角尺上有一个90度的角与一个30度的角,将二个角合在一起就能画出120度的角。”“三角尺上还有一个60度的角,连续画二次就能得到120度的角。”在学生亲自动手画出来后,可以对这一知识形成深刻印象,还会联想到很多角的画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可以创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