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刘兰芝貌美如花,“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又非常能干,“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但还是让焦母逼迫焦仲卿休了她,焦仲卿无论怎样信誓旦旦,也没有挽留住刘兰芝,而刘兰芝无论怎样不舍,也不能违背兄长的命令,答应了夫君的求婚。在这篇文章中。两个主人公的命运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完全由双方家长控制,自己只能唯唯诺诺,幻化为连理枝。
大唐盛世有它的特殊性,是最强大也最开放的一个朝代,因此它的婚恋关系也具有极大的自由性,唐代贞操观念比较淡薄,婚前发生性行为司空见惯,离婚改嫁不受歧视,当年的武才人被休后仍然可以再嫁入宫中就是证明,上层贵族尚且如此,何况平民百姓呢?所以当感觉到婚姻不幸福之后,男女双方可以协议离婚,这在封建社会中可以说是非常特殊的社会。但是婚姻关系历经千年文明也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所以它又要求婚姻必须符合一定的要件,首先必须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次必须要有聘礼,而且要求门当户对。唐传奇《崔莺莺传》可以说就是典型的代表作。崔莺莺与张生一见钟情,老夫人虽然知道被人家救了悔婚不好,但还是拿门当户对这一门槛,逼着张生上京赶考。当张生始乱终弃之后,崔莺莺果断地与他一刀两断,再去寻找自己的幸福生活。虽然后来的《西厢记》结局比较美满,但是反映唐代婚姻制度却是一样的。
宋代婚姻比起唐代的要严厉得多,女子基本失去了婚姻自由。宋代经商盛行,经济比较发达,因此宋代结婚门第观念不太严重,但是比较重财,以至宋代出现了买卖婚姻状况。宋代有特色的是文人与**女的情爱,一些著名词人如晏殊、秦观、柳永等一些文人都有佳话流传下来。柳永的《雨霖铃》描写的就是文人与**女的一段温柔缠绵的爱情。那时的**女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文人的情感须求。
到了明清,婚姻对女子就更为残酷,女子完全失去了婚姻自由,不能自由恋爱,也不能自由离婚,婚姻完全遵从“三从四德”,在家由父母做主,出嫁后即使丈夫死了,也要有宗亲做主,或是守节,或是转嫁给同房兄弟,自己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更为可气的是,用三寸金莲裹住了女子的自由,就连到处活动都成了问题,更何况是自由恋爱呢?无怪乎《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看到一幅画像也要为他生为他死呢。
二、有关恋爱婚姻主题课文的讨论
婚姻的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前期那时是对偶婚时期,那个时期生产力并不发达,因此那时的婚姻生活极不牢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子财富的增加,社会地位也逐渐提高,开始在社会生活和上层建筑上起决定作用,但是还毕竟保留了母系氏族的影响,女子并没有完全失去自由。因此,她们在婚姻中还有一定的恋爱权利,可以追求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可以浪漫地去约会,可以赠送定情物,甚至可以私定终身。到了奴隶社会后期直至进入封建社会,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男子的地位占了绝对优势,他们可以三妻四妾,而女子成了家庭的附属品,完全失去了自由,人生自由,人格自由,婚姻自由,她们只能遵守社会给她们约定俗成的规则,认真地履行“三从四德”,开始了女子悲哀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