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论文【经典】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建筑设计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生态策略融合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建筑设计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生成生活需要的人造环境,它既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环境,还影响了自然生态环境。建筑建造本来就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自然资源的攫取、废弃物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建筑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建筑达到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率的目标;二是研究室内热、湿、声、光环境对人的生理、心理影响,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生态策略的融入根本上是解决了建筑高耗能和推广新能源应用的两大难题,它不仅能够对结构设计、建筑保温、空间尺寸、通风采光、材料耗能等进行改善,还能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变室内采光度、提高空气质量、保证室内恒温,最终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如何把生态环境融入在建筑设计,需要建筑师们对生态学进行系统研究,吸收先进的生态理念,和建筑结合在一起。生态建筑需要结合建筑和生态的双重理念,在建筑中引入生态策略,并用适当的技术和建造方法将其付诸实践。不仅需要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和手段,还需要设计者、管理者、组织者、业主、使用者都具有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现代生态建设大多数用人工自然环境来在现自然生态,比如进行室外自然模拟,大面积绿化、建造水池,或者利用抽象的手法进行模拟给人置身自然的感受,但是这对于生态融入建筑设计中是远远不够的。
二、现代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
1、缺乏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
现代建筑设计对生态建筑认识程度低,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的认可程度,对于生态建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非常匮乏。我国近些年对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有了一定的重视和实践,但是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来说还是相差甚远,特别是对于生态意识比较片面。一是,很多建筑中只包含了一方面的生态化因素,比如在建筑规划中加入植物景观等措施,而未能从建筑整体来打造一个生态环境。这种“伪生态”只能是一种口号,而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二是,生态和绿化相混淆,很多建筑师对于生态的理解就是增加建筑的绿化面积和绿化程度,这种观念不仅达不到生态建筑的真正效果,反而起到副作用,这种观念造成的后果就是建筑设计华而不实,没有真正与建筑的本质结合起来,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
2、技术匮乏
生态策略中常常使用的'方法与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相违背,很容易引起建筑结构的不稳定或者形象受损等。所以我国建筑设计中对生态策略的新工艺、新能源的利用率较低。我国现在建筑施工中很多企业或者工程师不具备生态工程的施工资质,导致建筑的使用寿命和生态实施化程度低。
3、设计整体性意识匮乏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生态策略只是一种高高在上的理念知识,而与真正的建筑设计隔绝开来,没有将建筑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有效融合,形成整体。而有些建筑设计中运用了生态策略,但是与建筑的结构、空间、功能未能真正结合和融入。从而导致建筑使用功能或者使用时间降低,最终破换建筑的完整性和耐久性。我们的建筑设计人员要对生态策略有着系统的认识,对生态学进行学习和分析,使其更好地融入建筑学中。同时克服现代生态建筑种种弊端,把生态学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三、建筑设计中生态设计的基本要求
1、以人为本
人是建筑建造的主体,所以“以人为本”的原则是生态建筑设计的第一原则。在追求建筑独特性、空间开阔性、生产高效性的同时不能以降低人的舒适度和健康指标作为代价。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生态设计需要打破自然和人的传统关系,建立新型的关系,加强对植物、景观的规划,保证光照和绿荫覆盖面积,调整光照、温度、湿度对人的影响,提高居住舒适度,保证人们的健康。建筑可以作为人与自然的桥梁,通过引进室外自然优质的空气、增加绿植在建筑中出现的频率把人和自然融为一体。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和居住群体进行区别设计,比如老年人或残疾人居住地设计无障碍通道。而且现代建筑用途和使用群体会经常发生变动,建筑建设的技术也随着这些变动需求有着相应的措施。因为建筑是使用寿命交低,更换频率较高的产品,设计师要在建筑设计当中预留适当的空间来满足这些需求的变化,与“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