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优化作业组织,压缩繁忙时间带的技术作业时间从表8数据可以看出:货物列车的到发相对集中在夜班,高峰期是夜班的第三、第四个阶段。可根据车流到达的规律性安排出与其相适应的作业时间带,加强繁忙时间段的作业组织工作,在列车密集到达时,车站调度员应根据车流情况合理安排调机工序,并提前告知货检、车号、列检、拉风作业人员,避免等工现象。做好准备工作,努力压缩在这一时间带的技术作业时间。
表8 2010年上半年日均货物列车到、发情况统计表(单位:列)
项目 | 技检列数(列) | 每列技检时间(分钟) | 作业时间标准(分钟) | 超时列数(列) | 超时时间(分钟) | 每列超时(分钟) |
到达 | 13101 | 36 | 35 | 8030 | 86711 | 10.8 |
出发 | 14883 | 26 | 30 | 2203 | 10508 | 4.8 |
3.1.3合理调配,充分发挥列检小组能力在列车密集到达时段,受列检技检能力的影响,等检的情况时有发生,制约了统筹兼顾、平衡作业的组织原则的开展,造成非生产时间增加,影响了作业效率的发挥。为有效缓解密集出发时段列检小组技检能力不足的情况,建议调整列检小组布局,变现在的上、下行出发场列检人员分场作业的方式为集中作业。安排列检人员在上、下行信号楼中部等待作业,根据上、下行出发场货车始发情况灵活调用列检小组,合理调配列检小组能力,避免某一场列检小组人员无作业,而另一场等列检作业的情况。
3.1.4加强车流组织,努力压缩现在车保有量车站调度员充分利用现车预确报系统,及时掌握车流动态,做到对车流情况心中有数,加强与局调度所的联系,提高车流组织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在车流较大时组织加开列车。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多组织超轴,尽量避免欠轴。与此同时,还要注意组织列车正点始发,避免晚点和丢运行线。
3.2协调作业,释放改编能力
3.2.1采取措施,缓解上行场能力紧张局面在兼顾驼峰能力与峰尾能力的基础上,大力提高上行出发场能力,可实现整个改编系统效率的提升。针对上行出发场能力紧张的局面,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其一:加强无调中转列车的作业组织,提高货物列车正点率。避免晚点列车、无调中转列车长期占用上行出发场股道,影响后续列车的出发作业。必要时组织沪昆和南昆车流在下行出发场反发,缓解上行出发场股道运用紧张的局面。
其二:与货场交换车流尽量安排在编组场进行,可有效缓解上行出发场股道运用紧张的局面。
其三:车站值班员要准确掌握待发列车作业进度、机车交路、整备作业和出库时间,加强与机务、列检等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减少列车待发时间,使列车快速发出,避免后续列车等线编组的情况发生。
3.3.2巧安排,灵活运用股道股道的运用应遵循“定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原则,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变通,而不是一成不变:
其一:到达场值班员接车时要充分考虑接车股道,减少接发列车与驼峰调机之间的干扰。尽量组织调机的平行作业,提高解体效率。
其二:根据车流情况,适时采取驼峰协助峰尾编组货物列车或是峰尾协助驼峰解体货物列车和禁溜车辆等措施,使各场到发线能力相对均衡。
其三:驼峰下车时尽量组织1、2线束与3、4线束交替作业,可以有效减少钩与钩之间的间隔时间。难行车辆(如空车)下峰时尽量利用驼峰2、3线束,若利用1、4线束下峰,因难行车走行距离相对较短,难以溜放到预定位置,会增加驼峰调机下峰顶车次数,或造成峰尾编组时两股道加车,影响作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