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开题报告
94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 QQ: 3346581880

  我国出境旅游是指中国公民去国外旅游,包括出国旅游、边境旅游、港澳旅游三部分。作为国际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广义的出境旅游是指一国公民跨越国境到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的旅游消费活动,包括公务旅行、商务旅行和观光旅游等。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是中国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产物。虽然历史不长,但发展很快,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选择去国外旅游度假,2009年出境市场人数更是多达4000多万人次。2009年的中国出境旅游经历了金融危机与甲型流感的双重冲击,仍然保持了小幅增长。在各种政策因素利好的情况下,中国出境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各境外旅游机构加强了对中国市场的促销力度。出境旅游业作为国民旅游消费热点,加强国际交流的功能日益明显,并成为中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议题。

  相关文献综述:

  [1] 林南枝,李天元.《旅游市场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2] 戴斌,杜江,郭鲁芳.《旅行社管理》[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杰伊·巴尼 ,孟卫东译.《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J].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06.

  [4] 杨军.《影响旅行社绩效的深层次原因透析》[J].旅游学刊,2006.

  [5] 菲利普·科特勒,梅汝和等译.《营销管理》第九版[J].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6]赵西萍.《旅游市场营销学》[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陈维政,余凯成,程文文.《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张道顺.《旅游产品设计与操作》[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主要研究思路、方法、内容

  研究思路:深入了解ATE沈阳办事处,对法国五洲漫游沈阳办事处的现状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寻找其发展策略,使旅行社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规模逐渐扩大。主要方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来支持论文的研究,其中包括院系图书馆、校级图书馆的藏书和期刊;电子期刊的全文检索;英特网的搜索引擎;各类网站的相关文章等等。

  论文主要内容及框架:

  一、出境游概述

  二、ATE沈阳办事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ATE沈阳办事处发展对策。

  旅游开题报告 4

  课题研究目的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丰富且具有极大的潜能和价值。但是如何将旅游资源作为促进经济的,怎样更好地发展淮南市的将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淮南市旅游资源现状的分析,以及对现有资源的合理规划,结合市场需求,利用相关旅游资源开发理论,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为宗旨,尝试为合理、科学的开发淮南旅游资源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规划。这些建议将对淮南城市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吸纳社会闲散劳动力,有利于维护神会稳定。此外,有关旅游的产业链比较长,可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2,有利于社会文化融合与传承。淮南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有利于传统的淮河流域文化的保护,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而且有利于丰富文化内涵,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且随着现代旅游活动的进行,可促进该地区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先进文化的吸收。

  3,对环境的积极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会使得城市环境卫生得以重视和改善。城市和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将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于此同时居民生活环境也将得以改善,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课题研究计划

  20XX.11.19-12.31:完成查阅及整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1.1-3.15: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查阅、整理、分析资料。

  20XX.3.16-4.16: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20XX.4.17-4.30:对初稿修改、整理,二次定稿。

  20XX.5.1-5.16:在教师指导下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并将定稿后的论文正文按统一格式打印。

  本课题研究现状(需附适量参考文献)

  由于合肥、淮南一体化发展,对淮南旅游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重要的发展机遇,又有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由于一体化发展,淮南旅游业的市场必将扩大,同时由于政策的倾斜,必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淮南旅游业自身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服务水平底下等现实因素。因此,要健康科学的发展淮南旅游业必须加快该地区旅游产业一体化建设,提升旅游产业素质,提高旅游资源的竞争力,努力把淮南建设成安徽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于此同时对淮南旅游开发现状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较多。

首页 上一页 63 64 65 66 67 68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5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