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建筑学论文
3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 QQ: 3346581880

  1.5施工不当造成的裂缝

  1.5.1阶梯形裂缝的形成原因阶梯形裂缝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①施工前没有提前计算砌块模数和灰缝厚度,并将模数剩余量集中到一处灰缝厚度内,且按每皮间隔留置,再加上抹灰前没有提前嵌填砂浆,由此产生有规则的阶梯形裂缝。②砌块顶端部位未嵌填砂浆或灰缝饱满度低于60%,再冲水刮浆,使竖缝中的灰浆冲散流淌。

  1.5.2水平裂缝和间断裂缝的形成原因水平裂缝和间断裂缝的产生主要有三个原因:①在砌筑墙体的过程中未加设皮数杆、灰缝厚度不均匀、没有统一标准,且砂浆稠度过大;在气候炎热、干燥时,没有及时湿润砌块。②砂浆配合比未经试验取得,而是根据以往的经验随意拌制,由于搅拌不充分、拌和不均匀,最终导致砂浆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③抹灰前,未对基层表面浇水湿润、清理浮浆,且抹灰时间间隔未按要求设置,从而导致填充墙抹灰面层空鼓开裂。

  1.5.3梁底裂缝的形成原因梁底裂缝是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充墙的质量通病。出现梁底裂缝的.原因主要有:①由于受填充墙高度和灰缝厚度的影响,砌块皮数不可能为整数,且最后一皮没有用混凝土砌块严密堵实。②选材不当。现场砌筑过程中随意使用破碎砌块或其他材料垒砌,并未严密堵实,甚至用红砖且不带砂浆斜码最后一皮砖,斜砌部分两端的三角形孔洞和墙中间的孔洞未用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严密堵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产生裂缝。

  1.5.4直裂缝的形成原因纵横隔墙交叉处的裂缝多为间断裂缝,框架柱与填充墙间的裂缝多为直通裂缝。产生这种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①在施工前未计算模数或未考虑砌块的规格、型号,导致出现很宽的边灰缝,填充墙不能与柱挤紧。②人为因素导致灰缝变窄,并且在端头没有用砂浆干铺、墙体交叉处没有设置咬槎,导致通缝的形成。③墙体拉结筋的设置不合理。施工过程中拉结筋数量不足,甚至私自取消拉结筋;拉结筋两肢未分开,扭曲未进行调直,拉紧后直接置于砂浆中;拉结筋位置高度高于灰缝,形成错位,而未起到拉结作用。

  1.5.5门窗顶头倒“八”字裂缝的形成原因由于过梁板端处墙体砌筑不规则,两端搭接长度较小或预制梁板底部没有使用座浆垫平,而是直接干铺,从而形成门窗顶头倒“八”字裂缝。

  1.5.6竖向通直裂缝或间断裂缝的形成原因竖向通直裂缝或间断裂缝一般是因通缝墙体局部受剔凿强弱电管道和沟槽产生的外力冲击引起,或因砌块砌筑时留置的直槎间断处未设置拉结筋引起。

  1.5.7其他不规则裂缝的形成原因抹灰层自身收缩、空鼓,接槎未按规范处理;同时,在墙体上的洞口和脚手架洞眼等处嵌填砂浆不密实。

  2裂缝的控制及处理措施

  2.1使裂缝发生在预定的位置

  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使裂缝产生在预定的位置,避免填充墙产生裂缝。具体做法为:①设置滑移缝或滑动层。滑移缝与控制缝不同,控制缝是垂直的,而滑移缝是水平的。此做法允许填充墙与框架梁在交界面处进行限度内的自由伸缩,减小因变形积累受约束而引起的内力,从而防止填充墙开裂。②设置竖向控制缝。竖向控制缝不等同于相邻两面墙体的伸缩缝。

  在单独的一面墙体上设置控制缝,旨在将较长的墙体依次划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区域。分隔缝段在填塞后能使每段墙体自由伸缩,减小因收缩变形、温度引起的应力,从而减少填充墙上的裂缝。

  2.2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可从原材料的质量和施工的质量入手,具体措施为:①选用具有特定颗粒级配的材料。良好的材料颗粒级配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砌块的性能。②填充材料应在砌筑前一两天浇水湿润,防止相对含水率超标。砌筑高度应控制在1500mm/d左右,在梁和板底最后一皮砌筑处尽量留出300mm的作业空间。为防止砌体本身的沉降裂缝,砌筑至少应间隔7d,待下部墙体变形稳定后再砌筑,并嵌填密实。③施工过程中不应使用豁土砖与混凝土小砌块共同砌筑。这是因为如果材料材质不同,在这两种材料的交界处易产生界面裂缝,因此,应尽可能使用规格砌块,切断裂缝产生的源头。④在砌筑时应使砌块错缝搭接,上下孔洞应错位对齐,搭接长度不小于90mm。

  对于不能满足搭接要求的特殊部位,应将拉结筋设置于灰缝中。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5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