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音乐欣赏论文
所谓音乐,是音响,不是语言文字,本来不存在所谓“听得懂”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大学音乐欣赏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摘 要:欣赏即认识某一事物而后从中体验美的感受,使身心获得愉悦的过程。与这一活动联系最紧密的就属艺术了。艺术创作、艺术作品是美的构造,人们对美的体验以及鉴赏方面的心理过程与特性等都是美学研究的课题,而这一切研究探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欣赏做准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欣赏在美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就音乐欣赏中的艺术欣赏展开论述,旨在提高音乐爱好者对音乐欣赏的认识,说明音乐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音乐欣赏;艺术;理解;认识
一、音乐欣赏中的艺术欣赏
音乐欣赏是艺术欣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艺术欣赏(如文学、美术等)相比,音乐欣赏有着更为独特的性质及特点。
首先,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即欣赏者通过聆听音乐组成的音响,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某种理性满足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欣赏者通过听觉获得了审美体验,将音乐的最主要功能――审美功能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音乐欣赏是一项听觉审美活动。
其次,无论是欣赏之前对欣赏对象的选择,还是在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都无时无刻不在表明欣赏者表现出的能动的欣赏活动。由于欣赏者的生活阅历、思想情感、个性特征、艺术修养及审美趣味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乐曲的同一表演,不同的听众也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说,音乐欣赏是欣赏者积极主动接受的行为活动。但要强调指出的是,音乐欣赏是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是建立在对作品的正确理解之上的,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主动性与创作性,对作品做出相背离的判断。
最后,从音乐活动的整体来看,音乐欣赏是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接受环节,不管是音乐创作或表演,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供听众欣赏。无论哪个时代,也无论何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他们的创作总是围绕着听众欣赏这个中心进行的。而音乐欣赏同时也反作用于音乐创作和表演。无论是严肃音乐,还是所谓“另类”音乐,都各有一个欣赏群体在支持着它们,不管严肃音乐如何呆板,“另类”音乐如何另类,这些欣赏群体还是在认可它,一旦它不再被认可,失去了这个欣赏群体,这种音乐形式就只会成为历史。正因为音乐欣赏者不是被动地接受音乐,从而也就促使音乐创作者和表演者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作品,迎合欣赏者。反过来,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也影响着欣赏者。
音乐艺术是一种直接表演的艺术,不善造型和叙事,因此,音乐欣赏就必然以直接的情感体验为主。音乐创作者、表演者、欣赏者之间总是由一条看不见的感情线连结在一起。音乐家创作作品,总是基于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欣赏者在欣赏作品时,也同样受着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的制约,而音乐艺术的物质材料(音响)的`特殊性使它不能表达明确的思想概念,所以要想从音响中获得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意义”,就有一定的难度。人们欣赏音乐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听觉的需要,同时更想从中“提炼”出某些“思想”和“意义”,这是欣赏者的心理需要。所以,音乐欣赏中就包含着欣赏者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并参与到欣赏活动中来,共同完成对音乐的欣赏。
二、音乐欣赏中的理解和认识
音乐欣赏中的理解和认识,使音乐欣赏者从初级的感性阶段进入到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高级阶段。所以,欣赏者不仅要对音乐形式(主要指音乐的艺术结合及其结构)有较高水平的认识,而且更要对音乐作品的内涵与社会意义有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
对于声乐作品及有标题的音乐,我们可以通过歌词和音乐的标题提示,产生与作者相类似的意向。而非标题性音乐,我们则只有通过反复聆听作品和了解作者的生平、社会创作背景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当然,音乐欣赏的目的还是在于审美,理解认识只是加深欣赏者对作品内涵美的欣赏,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作出某种抽象的理性判断,而是表现把这种理性认识真正融注于对乐曲的感性体验中,使音乐欣赏达到更深刻、更高级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