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27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 QQ: 3346581880

  (六)多元政策促进与教育利益保障。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学校、职创部通过多元政策的出台,促进全校资源、教师与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特别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利益平台配给与激励实现,保障各参与主体都能获得预期利益,从而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参与激励性、成果目标性与发展可持续性。

  三、鞍山师范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策略选择的短板

  (一)创新创业策略科学设置有待优化。鞍山师范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现在主要是课程教育、行政推进、项目推广与平台孵化的策略实施方式,这种策略的主导性、参与性主要由职能部门掌握,学生、教师与其他部门的积极性、参与性与主动性不足,教育活动的弹性与回应性存在阻滞。

  (二)教育课程设置知识化代替意识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形成,而当前鞍山师范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与安排,呈现通识知识教育的特点,意识训练与培养不足,在能力训练上,具有创新创业执行性能力体系养成教育不足。

  (三)主体参与推进策略不足。创新创业教育主体无论是教育主体、教育对象主体还是利益相关主体,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都有自身的利益诉求,在这种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参与积极性与程度就不高,如大学一、二、三年级的学生除了学分的要求,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其它需求没有得到激发与满足,参与程度不高,教师参与其中往往也是个体行为,这与团队参与的渠道、激励等相关措施缺位有关,二级学院的组织、参与性不强烈,存在利益激励缺失的问题,这需要利益激励与保障的制度化改进。

  (四)政策促进与利益保障的力度不足。鞍山师范学院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投入大量资源,出台各种促进政策,但这里存在两个突出的政策误区:一是利益激励政策缺位,特别是参与教师的激励政策,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的专业教育,对于教育资源与师资力量更具多元专业、创新应用与实务实践性,参与教师的付出精力、能力与团队性的要求更高,这需要相关具有实质利益性激励政策的保障促进,这方面存在缺失,造成教师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不足;二是权力下放政策的缺乏。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全员参与,在基层组织层面,二级学院的作用尤为推出,这是落实鞍山师范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精细化的关键,这里是学生、教师、实践基地与专业支撑的节点,但由于缺乏权力下放的制度安排,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二级学院处于管理客体地位,缺乏相关创新创业教育利益分享机制,使得二级学院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参与度、配合度与主动性存在不足,如何调动二级学院的主动性、主导性与特色发展,是鞍山师范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四、鞍山师范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策略选择的科学优化

  (一)课程教育与师资的特色精细定位策略。特别是相关教师与实践指导者,形成特色创业创新指导教育团队,为有创新创业兴趣与志向的学生,提供学习、教育与实践的支持资源,起到专业引导,环境熏陶,课程启蒙,意识激励,团队训练,项目培养,社会实践的协同治理培养教育模式。如对于课程设置与授课,应在现有创新创业通识知识授课形式的基础上,更加专业浸入—职业情景—精英意识综合培养的3D课堂教学模式,在教育中将专业教师、行业实践者与创业精英引入课堂,将知识教育、技能习得、意识训练与应用能力综合激发、培养和引导。

  (二)项目训练的特色精细开展策略。一是要形成师范类、非师范类的项目选择体系,激活师范学院在师范教育专业方面的创新创业意识、资源;二是强化项目的支持、辅助与监管,特别是要做好学生项目管理的技能训练,防止项目运作失控,增加学生的挫败感与失败率,产生项目运作的破窗效应;形成多级强度的项目体系,在常规项目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创新创业的成熟度,参与学生的成长度,形成一些创业强化项目,这是一个具有高度可选择性、高度完整性和非常有实用性的项目。

  (三)综合运用制度行为策略推进开展。鞍山师范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优化发展的具体策略上,应采用制度———行为策略,创新创业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教育利益而形成的积极生产性行为选择,这种激励性不是简单通过理念灌输与知识传授就能实现的,需要激发人的创新创业意识,形成创新创业动机与行为心理,因此从行为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就需要提供各种利益分配与保障制度,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参与的各类主体具有预期性、可持续性与发展性;在此基础上,配合各种管理、保障与监督制度,形成一种创新创业教育内驱创新可持续的发展机制。

首页 上一页 24 25 26 27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5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