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音乐
2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 QQ: 3346581880

  三、高职高专声乐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转变声乐课堂的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改要求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首先,着眼于当前的社会就业岗位,根据音乐教学专业的岗位需求,教师应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要积极的创新和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声乐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一对一的教学形式,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觉得声乐学习乏味枯燥,降低了对声乐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声乐学习基础,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声乐小组,进行分组教学。声乐小组课作为声乐个别课的延伸和扩展,在声乐教学中也占据重要的位置。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方式包括以下两种:1.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让同一个小组的学生一起练声,然后再逐个演唱教师布置的曲目,学生依次演唱过后,进行互相评议,比如“他刚才演唱的这首《北国之春》,不仅旋律舒缓,同时情感的表达也很抒情,让我不禁思念起了我的家乡”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2.以排练、观摩、实践教学的方式为主。声乐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声乐表演、组织和创编能力。比如聂耳的《铁蹄下的歌女》,学生在进行二次创作时,一定正确的安排气口,把在个别课中学习的声乐演唱技巧进行二度创作。同时,教师也要将重唱、小组唱、歌表演等表演形式带入课堂,把课堂搬上舞台,通过对学生每一次在众人面前的表演,每一次的舞台演出,锻炼学生的胆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调控自我情绪的能力,也能克服学生怯场的心理。在声乐小组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节目进行观摩,取长补短,并学会自己编排节目。比如说教师可以阶段性地让学生自己策划、筹备、编排一场小汇报演出,教师在进行辅导的过程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有机会自编自导自演,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合理的制定声乐教学的.方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课堂教学是声乐课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大学生声乐组合的合唱教学,同时也要适当的保留原有的声乐独唱技巧。教师也可以根据音乐体裁的需求,灵活的组织和调整声乐曲目的内容以及编排。以声乐组合唱排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音乐素养制定课堂教学方案,比如说可以选择一对一上课,当然,这部分学生要不就是声音条件好的,要不就是音乐素养特别高的,再者就是能发挥出其独唱能力的学生。还有一种就是选择以5人为一组的可以二节连上的小组课,这部分的学生大多数都属于中等生,在形象以及音准方面还有发展的空间。第三种就是大概在15人左右的二节连上小组课,但是这部分学生整体的音乐基础都比较薄弱。学校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声乐练习的场地,并且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的穿着一定要大方得体,尤其是女同学,更要注重自身的体态形象。上课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舞台步,从登上舞台的一刻就要做到按照舞台步走到自己的位置。久而久之,便会帮助学生提高声乐的素养以及舞台的肢体语言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对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从声乐发声技巧入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职业能力。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加强创新声乐课程的教学模式,不断丰富声乐课堂的教学内容,为社会培养出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贝莉.创新方法改革形式———论高职高专的声乐教学[J].艺海,2017,(10):130-131.

  [2]刘明华.基于能力培养的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探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01):211-213.


首页 上一页 1 2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5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