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讲解关于《竹》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的'了解郑板桥的画作,不能使用以往常用的看图说话的模式,教师可以在古琴背景音乐的衬托下为学生讲解关于郑板桥画画的故事。郑板桥在年少的时候,他们的房子旁边有一大片竹林,郑板桥发现白天的阳光和晚上的柔和月光都把竹子的影子投射到了自己的窗户纸上,窗户纸上凌乱的竹影十分动人。郑板桥有感而发,画出了自己风格的竹子。对于自己的竹子画作,郑板桥则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通过这种情境还原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想象到更为生动的情境,并且理解郑板桥的绘画思想,思考郑板桥画作和窗影的关系,原本比较难以理解的写意画成为容易理解的内容,学生深入的了解了作者的,并且产生了对于郑板桥的崇敬,并且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4.带领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才能切实的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与美妙。实践教学是体验式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尝试带领学生学习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的创作,并且通过学生的创作内容传递出学生自己的观点。在美术课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类型的美术,一些较为复杂的如国画等,只要参与其中,并且认识创作的工具,教师教学的目的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借助于简单的教具,如橡皮泥、黄土等,带领学生尝试民间艺术品的创作。
5.带领学生在探究思考中体验
除了切实的动手能力,教师更重要的是将创作者的一些思路传递给学生,才能从源头启发学生对美的认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为学生讲解一些创作者的思路,再逐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如厕所标志的设计,教师可以通过“用两个人表示厕所,那么怎么分别代表男、女呢?”然后可以通过衣服,于是通过裙子和裤子作为判断的标准。教师进一步问学生如果所在国家男生也可以穿裙子,又可以怎么样分辨呢?可以用烟斗等。这样的启发尽管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但能够带来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结论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带领学生体验美术作品而得到知识,提高审美。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积累中建立起来的。应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初中美术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且能够较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学习,获得满足感、认同感以及自我价值感,为了进一步提升体验式教学法的实际效果,广大初中美术教师需要加强对于教学对策的研究,在将来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建桥.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09):121.
[2]丁宇.浅谈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02):153-154.
[3]刘朋.体验式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6,(03):181-182.
[4]黄强,王迎红.把握体验式学习特征打造灵动的有效课堂[J].基础教育参考,2013,(03):46-47.
[5]鄢海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发挥体验式学习的作用[J].新课程学习,2010,(07):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