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因此选用数据富于变化的条形统计图,从而引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自然地过渡到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强化技能
1、观察
老师投影出示xx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老师:通过观察统计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甲:我知道了,19xx年参观人数为3万人。
学生乙:我知道了,19xx年到20xx年每年参观的人数。
学生丙:我可以知道,20xx年参观的人数最多,1998年参观的人数最少。 学生:20xx年比19xx年参观的人数多多少???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
2、自主探究。
老师:除了我们所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其实统计图我们还可以这样画。(老师出示课件演示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大家请注意观察,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老师: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你们从这个统计图上还能获得哪些在条形统计图上不能获得的信息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能看出从19xx年到20xx年参观的人数逐年增加,而20xx年和20xx年人数是一样的。
老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学生:折线从下往上就是增加,折线是水平线,就是不变。
老师:对,你观察得真仔细,折线上升也就表示人数增加,折线是水平线,也就表示保持不变,那如果是下降呢?
学生:就是减少。
老师:很好,也就是从这条折线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同学们你们真棒。现在我们再来观察折线统计图,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学生:标题、横轴、纵轴、点和连接的线段。(老师板书)
老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个统计图(课件出示上面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它们有什么异同?
设计意图]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合理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是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主要方法。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了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讨中会很快比较出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在对比中让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如此,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与人合作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合作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意义,使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还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和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尝试制图,看图分析
明确制图步骤:
教师:这是陈东妈妈为他记录的0~10岁的身高统计表,如果要清晰地呈现在折线统计图上要先怎么做?再怎么做?
预设: 生:先描点,再标上数据,然后连线。
师强调:找准点,标准数,线要直。并按顺序连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课前准备
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一、揭示课题
1.出示书本例题图片。谈话:你知道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吗?(观测气温)我们学校气象小组的同学将他们在5月21日这一天观测到的气温情况记录成表。屏示统计表:深圳市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略)
2.分析统计表。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对学生意见的预设:早上7点到晚上7点,每2小时观测一次,共7次;各个时间的气温情况;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