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论文

本文共计502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分钟

微信: xzlunwen_com QQ: 3346581880

  转型期教学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

艺术家凸显了艺术发生过程中每一种因素的作用,具体化了艺术元素的美感表达,同时借鉴了素人艺术,原始艺术的视觉经验,这正与青少年艺术的素质提高所涉及的逐个层面相对应。因此,现代艺术的不同内容,从某种角度上分解了教育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并能够从艺术行为过程的思维逻辑中得到解释,对于教育中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如何推动青少年艺术活动的理性思维的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理解现代艺术与青少年“转型期”教学的关系很有必要。

转型期教学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论文

关键词:

现代艺术;转型期;教育

  当代的中国美术教育,不可否认的受到西方美术和教育的巨大影响。我们不排斥以准确造型和技法训练为主要目的的古典绘画。不过,西方现代艺术是由传统的古典艺术发展而来的,提取了绘画中,表现语言、色彩归纳、构图形式、材料肌理等多种内容,进行逐一的探索。

一、现代绘画形式和思维

  (一)立体的平面化表现

  现代主义艺术强调的是“形”,因此现代艺术对艺术发展的贡献是视觉形式的拓展。一定层面上,对传统理性的质疑使得现代艺术具有非理性主义倾向,使许多人认为它是一种感性统帅下的任意胡为。实际上,从现代艺术的源头来分析,艺术家们正是解析了人类自身思维,打破传统上对人类思想制约的束搏,从“人”自身出发,通过形式上的探索,将生命力回归于艺术之中,从而唤醒了人类本真浅意识中的逻辑,所以现代主义画家们将立体进行平面化表现,有着自觉、启示、宣言的性质,是艺术行为的观念化内容。

  (二)形式的风格化、符号化

  现代艺术进入20世纪,掀起了反自然主义形式的思潮,维也纳心理学家西格蒙德费洛伊德《梦的解析》思想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画家们的思想。他在书中强调了解人类本能需求的重要性,认为无意识冲动远比理性思考更为重要。画家们开始寻找可以启发创作灵感的原生态艺术,这也是现代绘画出现风格化乃至符号化的缘由。现代绘画表面上看上去是对形式风格的变革,而实际上,对艺术形象的风格化、符号化并非是刻意“抽象”的成果,而是艺术家们对人类自身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过程的解析。换句话说,这是在艺术形式上探索的心理行为艺术。

  (三)现代绘画中色彩的主观运用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在色彩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它首先来自于印象派画家对色光视觉主观的强调,随后是以野兽主义和表现主义画家为代表回归发展了色彩的心理主观的呈现,最后彩色立方主义、至上主义画家完成了对色彩抽象认识的解构,对于现代主义绘画在色彩理念上的认识,有助于我们理清青少年“转型期”色彩教学的思路,明确教学中的任务和方向,把握知识的实质内容,避免技法性的简单传授或者盲目的照搬临摹。《睡莲》是印象派大师劳德莫奈的作品。莫奈说:“当一个人停留在和谐的表面时,就不可能离现实很远,至少不可能离我们能够认识到的现实很远。我只是观察到了世界所展示出来的一切,并用画笔记录下来。”表明了画家作画时抱着尊重自然在视觉中的印象的态度,继而去研究大自然中不同主体在色彩与光之下的变化,并不断用颜色把变化不定的光与空气的微妙效果捕捉于画布之上。现代绘画中色彩的主观性,正是艺术家在理性思维过程中对感受、感知的剖析,是人类高级的抽象思维在艺术上的提炼。对于现代艺术许多色彩理念的深度了解,有助于教师思考艺术理性思维的成长过程,在青少年“转型期”的教学中,色彩认知的审美与理解能力是学生提高色彩表现能力的关键。而色彩教学的技法能力与造型写实与否,不是青少年“转型期”色彩教学的关键内容。当代的中国,无论在美术学领域还是教育学领域,都非常热衷于讨论或实践现代绘画的各种形式,儿童和青少年“转型期”教学在这方面的涉猎似乎也成为一种时尚。目前,许多老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对于如何体现现代主义美术思想的大胆尝试。但许多表面化的形式掩盖了素质教育本身应该解决的问题。自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人们在艺术上开始思考关于再现与表现的相对重要性,以致引申到艺术家超越逻辑思考的范围以及那些超出意识控制下冲破理性范畴的力量。其实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西方现代艺术中各种画派的共性思考,他们在青少年“转型期”出现的教学上的心理误区关系最为密切,正确解读现代主义绘画形式演变上的思路,有助于我们理清思绪,找到教学中的思路。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5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