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重点学习同各种制工艺密切相关的实验技术
同理论内容一样,生物技术制药涉及的实验内容同样庞大。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同样需要精挑细选,重点突出。介绍每一分支的制药工艺时,精选1到2个主干的实验技术,这样既为学生理清生物技术制药实验教学的脉络,还可以使绝大部分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对生物技术制药的实验操作有一基本了解,达到教学目的。而素质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此实验教学为主干,继续进行扩充学习。
4 注意各种实验在生物技术制药中的横向联系,相互结合
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的应用于实践。而实际的生物制药往往是众多生物制药技术的有机结合,单独的一门技术无法完成从药物生产到后期的鉴定这一综合过程[4]。这就需要我们在掌握各种实验技术的基础之上,了解各项技术的适用范围、优势和劣势,从而能够在实际的药物生产过程中将各项技术有机结合、灵活应用。这一概念我们在实验教学之初就应灌输给学生,使他们在掌握知识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进行生物药物纯化工艺的实验教学时,我们重点介绍各种纯化技术的原理、适用条件以及操作技术,同时提醒学生高质量的纯化效果需要各种纯化技术的有机结合。常规实验教学完成之后,我们将会增加各种纯化技术的结合应用这一部分。让学生合理应用已经学过的各种纯化技术设计实验,分离相同的目标蛋白。最后对比不同设计方案的纯化效果,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统筹能力,又能加强学生对相关纯化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使其在未来工作中更有竞争力。可见各种实验技术的相互结合是生物技术制药从实验教学到实际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一个必备手段。
总之,生物技术实验在生物技术制药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突出理论教学中的实验内容、预习已知的实验技术、重点学习制药工艺密切相关的实验、以及加强各种实验技术在生物技术制药中的相互结合等多种方法,可以达到培养基础牢、素质高、能力强的生物制药专业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彭俊文,蒋铭敏.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现状及前景[J].生物技术通讯,2004,15(2):201-203.
[2] 金晶,许东晖,梅雪婷,许实波.生物技术制药教学的改进[J].药学.2006,22(4):36-38.
[3] 熊宗贵,于荣敏,肖成祖等.生物技术制药[M].北京:出版社,1999.
[4] 王厚伟.生物技术制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现代卫生[J].2007,23(6):945-94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制药也得到了显着的进步,生物制药在治疗和预防疾病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对于生物制药技术人才的要求提高,传统的生物制药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因此改革生物制药教学模式、培养高水平的生物制药学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教学实践体会对生物制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显着地提高了教学质量,现总结如下。
1 、开展通俗教学
生物制药由生物学知识、药学知识和工程类等知识结合在一起,各种原理比较深奥,讲起来也很枯燥。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如果听不懂,就会对课程失去兴趣,自然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用通俗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对知识点理解透彻、加深记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俗教学法包括教学语言和内容表现两个方面,教学语言上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名词和话语; 内容表现上,不能简单的把教材的知识讲给学生,可以运用多种方式使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例如多使用多媒体动画、示意图来更加直观的讲解基本原理,方便学生的理解[1].通俗教学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上课不可以再照本宣科,机械的讲课,必须用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来讲解知识点。
2、 实施导向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机械的记忆,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创新。
生物制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实施导向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导向教学就是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2].在进行项目导向教学的时候,教师提出项目任务以及总体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总结,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于项目结果进行评价讨论。教师通过导向教学不再是把知识简单的讲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获得该知识的途径,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向教学顺利实施的重点是项目的选择,教师在选择项目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对于基本理论知识点的覆盖,不能偏离教学大纲,又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探索空间。通过导向教学,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