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教学论文
3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化学平衡的移动”的教学设计和思考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平衡的移动”的教学设计和思考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平衡的移动”的教学设计和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借助“化学平衡常数”进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教学设计,总结出教学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再加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揭示事物的本质,把握概念的内涵,从而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 事物的本质 教材再加工 教学方法

  《化学反应原理》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思路编写是:

  (1)先利用书本第49页“交流与讨论”中的图2-21,说明合成NH3的温度、压强等条件不同,可以造成平衡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同,即引出了本堂课的主题:改变外界条件,可以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而要建立新的平衡;

  (2)对于“浓度及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书本分别通过“活动与探究”中的实验展开,借助实验现象记录来分析直接得到相应的规律;而对于“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书本则通过让学生填写三个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来归纳。

  (3)最后以勒夏特列原理总结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并以此原理来分析合成氨的工艺条件。

  对于书本的编写思路,结合我的具体教学实践,我想谈一下我的教学设计:记得旧教材没有“化学平衡常数”这一知识点,而现在新教材有此内容,并且刚刚安排在“化学平衡的移动”这一单元的前面,所以我就有意识的借助“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来进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教学。具体设计如下:

  一、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首先进行第50页“活动与探究”实验演示,借助实验现象记录来分析直接得到相应的规律:

  (1)实验一:增大H+浓度,溶液的颜色由黄色向橙色转变,得到结论为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实验二:OH-+H+=H2O,减小H+浓度,溶液的颜色由橙色向黄色转变,得到结论为“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反应物浓度,可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接着我让学生翻到书本第44页参见表2-6,

  NO2(g)-N2O4(g)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250C)

  起始浓度/mol·L-1 平衡浓度/mol·L-1 平衡浓度关系

  c(NO2) c(N2O4) c(NO2) c(N2O4) c(N2O4)/c(NO2) c(N2O4)/c2(NO2)

  2.00×10-2 0 6.32×10-3 6.84×10-3 1.082 171.2

  3.00×10-2 0 8.00×10-3 1.10×10-2 1.375 171.9

  0 2.00×10-2 9.46×10-3 1.52×10-2 1.607 169.8

  0 0.100 2.28×10-2 8.86×10-2 3.886 170.4

  对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其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我以第一行数据为例,提供问题情境:现在令体系的体积、温度不变,物质浓度做如下改变,问学生此可逆反应是否仍然平衡?若不再平衡,则往哪个方向移动?

  (1)NO2的浓度突然增加到12.64×10-3mol/L;

  (2)NO2的浓度突然减小到3.16×10-3mol/L;

  (3)N2O4的浓度突然增加到13.68×10-3mol/L;

  (4)N2O4的浓度突然减小到3.42×10-3mol/L

  分析:

  (1)首先引导学生计算此时 的实际比值为多少?学生可以算出:;然后又问学生,此时化学平衡常数K为多少?可能有一些学生会回答K=42.8,而有些学生可能茫然不知所措,于是此时我立即追问:化学平衡常数K大小的决定因素是什么?这时有些学生慢慢记起“化学平衡常数K由温度决定”这一知识点,于是回答仍然有K=171.2。我接着分析,而42.8<171.2,那么为了使42.8恢复到171.2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原平衡必须朝哪个方向移动才有机会呢?这时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都特高,肯定会回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分子c(N2O4) 增大,分母c(NO2) 减小才有机会让比值重新回到171.2。于是经过了如此一翻的'“折腾”,学生就从本质上理解了“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这一规律。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