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论文范文
4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摘要】全球化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热潮,国际间多种文化并存,并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多元文化对我国高校德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新深入研究新时代下的高校德育,并对旧有的德育模式进行调整,以培养更适合时代发展、祖国建设的青年学生。

  【关键词】多元文化 高校德育

  人类的发展伴随着文化的产生和繁荣,四大文明古国同时存在时期,世界的灿烂文化就有了交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交通、通讯、传媒等技术的发展,国际间不同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世界文化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不同的国家与民族产生不同的文化,在21世纪的今天,不同的文化可以同时汇集到世界各地,文化多元的潮流侵蚀着世界各个领域,我国高校在德育中也深受文化多元化的影响。

  一、多元文化的起源及含义

  对“多元文化”这一术语的探寻,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经过社会的进步、时间的推演,到1960年以后,它作为一种思潮真正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这一切起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后,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同的文化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而在当时,“多元文化”指代的是两种文化现象:“一是在殖民地国家存在的殖民者的统治文化与原著民的种族或民族文化间的共存;二是在移民国家中不同种族、民族、宗教信仰的文化共存。”

  随着社会的进步,多元文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不仅仅局限于殖民者与当地人民间的文化共存,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地方皆可共存。因此,多元文化就是指,一定范围内几种不同文化观念共存的现象。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的特征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承担重要的任务,我国的建设要靠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来承担,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建设和祖国的未来。在被多元文化浸染的现代高校,德育拥有了一些新的特征。

  1.高校德育更加需要鲜明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

  对外开放以及外交频繁促使中国文化思潮受到西方思想的浸染,而高校作为接受最新思想的第一阵地,也是最早受到西方文化侵蚀的地方,这就导致了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性、意识形态性被淡化。这种现象并不只在学生中存在,一些高校德育工作者也有这样的观念。德育也是包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意识形态的教育一定要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渗透到生活中去

  当今高校的德育还大多停留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学习内容死板,脱离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这种教育最终必将被取代,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采取各种手段,将高校德育工作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高层次思想的熏陶。

  由于文化的多元发展,学生不再单一接触旧时期的文化观念,对于党的理论,有的学生感觉麻木,这样的现象主要还是大学生没能真正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在多元文化冲击下,一些更符合人的本性、更符合现实享乐主义的文化观侵蚀了他们的头脑。面对这样的情况,高校德育首先要做到让大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而这就需要高校德育工作将这些先进思想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真正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和管理工作中去。

  3.高校思想政治应更注重主体性与民主性

  多元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之一就是民主观念与主体观念的差异,受西方经济体制、政治文明的影响,促使当代大学生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主体性觉醒。所谓主体性,是指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他是相对于客观性而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在于激发人的主体性,在接受先进文化思想教育后创造更灿烂的文明,因此,高校德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要更注重主体性的体现,不能将其视为德育的阻碍。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的调整

  1.调整高校德育的载体与人力资源

  首先,要创新高校德育的载体。“高校德育载体就是指那些能够承载高校德育活动进行从而实现德育目标的事物,这里所指的事物既可以是有形物质的,也可以是无形物质的。”载体对高校德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承载着德育目标实现的重要作用。创新高校德育的载体就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已有的传统德育载体进行扩充。当今社会高校德育的载体,已不能仅仅局限于第一课堂,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应将高校德育寓于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党团活动、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等之中,同时要与时俱进,调整高校德育机制以适应多元文化的发展。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