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1 用药方式 据治疗疾病目的和病种的不同,糖皮质激素给药方式分为[4]: ( 1) 冲击治疗: 疗程 < 5d.适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如暴发型感染、过敏性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过敏性喉头水肿、狼疮性脑病、重症大疱性皮肤病、重症药疹、急进性肾炎等。冲击治疗需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若无效可迅速停药,大部分情况下不可在短时间内重复冲击治疗; ( 2) 短程治疗: 疗程 <1 个月,包括应激性治疗。适用于感染或变态反应类疾病,如结核性脑膜炎及胸膜炎、剥脱性皮炎或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短程治疗需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停药时需逐渐减量至停药; ( 3) 中程治疗: 疗程 <3 个月。适用于病程较长且多器官受累性疾病,如风湿热等。有效后减至维持剂量,停药时需要逐渐递减; ( 4) 长程治疗: 疗程 > 3 个月。适用于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及反复发作、多器官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系统性血管炎、结节病、大疱性皮肤病等。维持治疗可采用每天或隔日给药,停药前亦应逐步过渡到隔日疗法后逐渐停药; ( 5)终身替代治疗: 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并于各种应激情况下适当增加剂量。
3. 2 用药剂量 生理剂量和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不同的作用,必须根据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预后情况及患者的个体情况来考虑。对各种慢性疾病在初期用药时,一般应用较大剂量,以控制症状和病情发展,待病情稳定后,剂量应递减以维持疗效,直至停药。而抢救各种类型的休克、急性严重感染性疾病、喉头水肿、哮喘持续状态等,应首先给予大剂量,以迅速控制症状,待病情好转后,酌情减量至停药。一般认为给药剂量( 泼尼松为例) 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5]: ( 1) 维持量: 2. 5 ~15. 0mg / d; ( 2 ) 小剂量: < 0. 5mg · kg- 1·d- 1; ( 3) 中等量:0. 5 ~ 1. 0mg·kg- 1·d- 1; ( 4) 大剂量: > 1. 0mg·kg- 1·d- 1;( 5) 冲击量: ( 以甲泼尼龙为例) 7. 5 ~30. 0mg·kg- 1·d- 1.
4 糖皮质激素使用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减量应在严密观察病情与糖皮质激素反应的前提下个体化处理,要注意可能出现的以下现象[5].( 1) 停药反应: 长期中或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减量过快或突然停用可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样症状,轻者表现为精神萎靡、乏力、食欲减退、关节和肌肉疼痛,重者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低血压等,危重者甚至发生肾上腺皮质危象,需及时抢救;( 2) 反跳现象: 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减量过快或突然停用可使原发病复发或加重,应恢复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常需加大剂量,稳定后再慢慢减量。
综上所述,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广泛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弊端则是禁忌证较多,不良反应及停药反应明显。因此,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应贯彻合理使用、及时减量、缓慢停用的原则,最终实现合理用药。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临床用药须知[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7.
2 杨世杰。 药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21 - 129.
3 黄颖。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J]. 中外健康文摘,2009,6( 4) : 44 - 45.
4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J]. 中国社区医师,2014,30( 8) : 5 -6.
5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J]. 中国社区医师,2014,30( 8)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