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区系分析
渭河位于秦岭北侧,泻出于鸟鼠山,全长835.6公里,白西向东,注入黄河,整个河段无天然阻障影响鱼类分布,仅因气候,降水量的差异。上淤和中下游在鱼类成分上显示出了下述特点:第一,整个河道,自西向东,鱼的种类和数量逐渐递增。渭河水系现纪录鱼类79种,上游(甘肃渭源鸟鼠山至甘、陕交界处的牛背沟)长约371.5公里的河段中,有23种鱼,占全流域鱼类种数的29.1%,中下游(自甘、陕交界处的牛背沟至陕茜憧关入黄河处)长约464公里的河段中,有72种鱼,占全流域鱼类种数的91.1%;第二,从其位置来看,上游和西北高源区接壤,中下游和江河平原区毗邻,反映在鱼类区系成分上,由东向西,裂腹鱼亚科和条鳅属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上游裂腹鱼亚科和条鳅属鱼类分别为2种和4种,占该河段鱼类种数的26.1;中、下游裂腹鱼亚科和条鳅的鱼类分别别为1种和3种,仅占该河段鱼类种数的5.600。
渭河上游有西北高原区的特有种类,如裸裂民鱼属、裸重唇鱼属和条鳅属鱼类;有江河平原区的代表种类,如麦穗鱼属和鲍属的鱼类,有北方区的代表种类,如细鳞蛙属和留属的鱼类,有华南区的代表种类,如黄缮属和黄黝鱼属的鱼类,上述事实表明,该流域段鱼的种类虽然不多,但区系组成却较为复杂。
从渭河上游鱼类区系成分来分析,江河平原区种类11种,占该区鱼类种数的47.8%西北高原区种类7种,占30.400;北方区种类2种,占8.7%。华南区种类3种,占13.1,见表六。
显然,在渭河上游鱼类区系成分中,西北高原区和江河平原区的代表种类,皆不及该区鱼类种数的50%,而西北高原区的特有种类,在个体数量上占优势,谓河上游属西北高原区和江河平原区的交汇地带,而且比较接近西北高原区。
3、资派评价
渭河上游有鱼类13种,占该区鱼类种数的56.5%,重要经济鱼类8种,占34.8%,见表七。其数量较多,个体较大,分布较广,年捕获量较大。拉氏鳞、似铜的、马口鱼、黄鳝、眠县条鳅等5种鱼,虽然局部地区有人捕食,但由于鱼体小,数量少,价值并不大,麦穗鱼、清徐胡囱、棒花鱼、北方花鳅、泥鳅、红尾副鳅、后鳍条鳅、背斑条鳅、波氏栉暇虎、黄黝鱼等10种鱼,是些小型鱼类,无多大经济价值,但作为对生态系统长期适应,维持生态平衡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地区鳅科鱼类的数量很多,可作为家禽饲料的一项来源。
秦岭细鳞鲤和渭河课重唇鱼是渭河上游极其重要的经济鱼类,虽则生长较缓慢,但是个体较大,体长可达250—415毫米,体重0.5—2.6市斤,如能将其作为养殖对象驯养,将是一种有意义的事业。渭河上游除细鳞鲤和马口鱼外无其它凶猛性鱼类,在本区鱼类资源不太丰富的情况下,对自然河道的经济鱼类和发展养殖事业,不会构成多大的危胁,是发展渔业的有利因素。
渭河干流流经黄土高原,河水混浊,地面逸流季节变化较大。武山鸳鸯镇以上的渭河干流常常干枯断流。每逢雨季,河水暴涨,含泥沙量大,除经济价值不大的几种鳅科鱼类外,其他鱼类多被室息而死。渭河干流鱼类个体较小,种类少,作为渔业基地,尚欠妥当。但渭河上游东部和南部的边缘地带,如葫芦河、牛头河的东岸,通关河和渭河南岸的各支流,源出于林区和草地,地下水丰富,地面水充足,流量比较稳定,沙石河床,河水清澈,水中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底栖动物较多,生活的鱼类数量较其他支流和干流都多。目前,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如与河争地,使河道溢束,破坏了那些在河边水草上产卵的鱼的产卵场;某些工厂的污水,未经处理,即排入河道,污染极为严重,天水市的藉河,陇西文峰镇至武山鸳鸯镇的渭河干流,因污染水色粽褐,影响着鱼类的生长和繁殖,近几年来,许多地方渔捞法的不合理,特别是用鱼滕精毒鱼和用炸炸鱼,危害更大,鱼类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急需采用果断措施,首先恢复鱼类资源,充分利用天然饵料,使其在不断增殖的基础上并提高产量。然后在一些已建成的水库中引种四大家鱼,以丰富本地区的鱼类资源。
参考资料
[1]伍献文等,1977.中国鲤科鱼类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伍献文等,1963.动物志《淡水鱼类》.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