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秦文化板块:强却单一。秦文化是当前陕西历史文化产业开发的重点之一。自2002年我省全面启动文化产业工作以来,在四个板块中,秦文化因紧紧依托“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景区建设而实现了率先突破、强势进取,发展效益非常显著。以秦兵马俑坑博物馆为核心的秦文化园区成为陕西旅游业的拳头产品,并以此为基础,相继开发了一系列衍生产品,如秦俑卡通形象、《大秦帝国》《中华帝王谷》等影视精品。从学术上看,秦文化研究齐头并进,以秦始皇帝陵墓及其庞大的陪葬坑群为龙头的学术探索覆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风俗等众多领域,形成了中国秦文化研究体系,为秦文化的传播和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透过秦文化产业的强盛外貌,我们也看到了另一方面的隐忧,即秦文化的开发目前主要还停留在兵马俑层面,而代表秦文化进取精神的万里长城、秦直道、宫殿建筑、大一统制度建设等,这些伟大而具开创性的文化资源相对黯然,基本上处于初级开发、甚至未开发的空白阶段,似乎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就造成陕西秦文化发展一枝独秀、强而不大的单一格局,远未能实现有效组合众多资源、形成集聚式发展的强大冲击力,从而也难以成体系地传递秦文化的精神内涵。
3.汉文化板块:大而不强。西汉文化因王朝存续时间长、国力强大等因素,文化资源遍及我省各地,更因人们对汉民族血统与身份的认同,有关文物、遗迹、文化风俗等均有着较深厚的民间基础,得到最广泛的大众认可与接受,文化内涵的传承延续至今、从未断续。我省汉文化产业于2006年正式启动,先后建设了汉长安城遗址公园和以汉阳陵景区为代表的汉代皇帝陵多个项目,汉中的刘邦足迹、拜将台等文化之旅项目,规划耗资600亿的汉城湖景区、昆明池休闲景区复建等等,几乎都是大手笔投资,目前已成规模。但深入分析,迄今为止的汉文化产业板块仍呈现出“大而不强”的态势。一方面,汉文化的旅游影响力完全不能在全国乃至于世界形成应有的品牌竞争力,更缺乏领头羊项目;另一方面,已有的开发主要还停留在表面的器物形态、景区规划上,没有真正彰显出汉文化的宏大内涵,因而亦不能真正释放出汉文化本身蕴含的强大吸引力。而事实上,汉字、汉服、汉礼、汉族……这些文化元素每一个都凝聚着巨大的文化魅力,更不要说我们还拥有数量可观、规模宏大的资源载体,因此要真正形成有全国影响力的汉文化系列项目,有待于开发的空白还非常之多。
4.唐文化板块:繁荣虚浮。唐文化是迄今为止我省历史文化资源中保护最好、开发最强、影响最大的板块。近年来,四个板块中对唐文化的开发着力最多、投入最大、涉及面最广,其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都已得到了比较充分的挖掘、保护和开发,陆续出现了展示盛唐气象的国家5A级景区曲江遗址公园、大雁塔广场、大唐不夜城、大唐西市、大明宫遗址公园、大唐华清城等龙头产业,不乏精品工程;围绕唐十八陵的规划也是起点高、视野广,前景十分看好;还先后排演了多出反映大唐文化的剧目,如长恨歌、霓裳羽衣舞等。此外,伴随着唐文化旅游方面的斐然成绩,唐文化研究也在同步跟进,涌现了很多好的影视、文学、学术等力作。但仔细审视,我们也会发现,唐文化的产业发展虽然面面俱到、气势恢宏,但综合了各景区的建设、各种演出的内容,竟然颇多雷同,几乎千人一面,没有形成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局面。更重要的是,从文化开发的内涵要求看,目前之所有项目都未能深刻地挖掘出唐文化之宏大蕴含,形式繁荣而内容虚浮,难以实现对其富有正能量的文化精神进行大力宣扬之愿景。
三、推动陕西周秦汉唐历史文化产业板块全面升级思路建言
开发周秦汉唐文化资源,必须立足高、放眼宽、格局大,要充分适应当前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价值、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需求。周秦汉唐见证了华夏民族的成长、壮大,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库。这几个时代不但具有个性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上也是一脉传承的,其时代特色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基本脉络和中华文化的主体。将这些文化基因活化,对周秦汉唐时代社会生活进行文化解读与创意再现,形成特色项目,融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旅游休闲,是我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推动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抓手和项目突破点,这对于做好、做大、做强陕西文化产业并使之参与国际竞争,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承接地气,人民精神生活提升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十三五”将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决定着陕西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四大历史文化产业板块的升级,无疑将对陕西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和优化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针对当前陕西周秦汉唐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打造陕西周秦汉唐文化板块,提升文化板块的层次和内容,建设国际一流的文化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