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音乐

浅谈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

18 阅读3 页
论文助手微信号: bylw8com 论文客服QQ:3346581880

  从489小节,整首乐曲再现部开始了,但与呈示部的篇幅是相差胜却的。相比来说,再现部只有21小节,这种强烈地缩减再现,与传统相比有很大不同。并且可以看到,再现是倒装再现,先再现呈示部中的D材料,然后才再现A,主调(bB大调)在此时才短暂回归。

  综观整首乐曲的曲式结构,全曲以缩减为主,呈示部到再现部是长~短。三个部分的内部也是由长到短,这种安排的统一性,可看成是即兴中的严肃性。整体的复三到单三到单二与每段内部中的(呈示部:单三到单三到单二;中部:三重复乐段到乐段到乐段;再现部:乐段到乐段)安排也有其统一性。所以,对于此乐曲的曲式结构的划分完全也可按照传统的方法,将其划为复三部曲式。对于“拼接式”划分的说法,也是存在一些漏洞的。由此可看出,《蓝色狂想曲》的爵士因素,不仅体现在人们大肆议论的和声上,也体现在曲式结构的安排上。作曲家将民间音乐流行化又将其古典化,将它们串成了一首五光十色的作品。

  2、结构形式的另外一点体现在乐曲主题的不断变奏上。此时说的变奏,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题旋律上变化,而是指伴随主题旋律出现的和声上的变奏。以一开始出现的主题为例,如图所示:图1.2.1

  并且此后主题的6次出现,没有一次的和声是完全相同的,而主题却是每次都完整重复了(调性并不同)。这是爵士音乐中所使用的变奏的不同方面相同形式上的重合。

  二、管弦乐队与钢琴写作的文化融合

  1、根据这首乐曲的主题数量与分布,可以列出四个出现次数相对较多的主题:主题A(共出现6次)、主题D(共出现4次)、主题F(共出现4次)与主题E(共两次)。根据其每一次出现所用的乐器或乐器组以及每一乐器组所演奏的旋律大小分布来看:主题A共出现6次,分别是木管>铜管>弦乐;铜管>木管>弦乐;Piano solo;乐队全奏; 木管>弦乐>铜管;乐队全奏。主题D共出现4次,分别是 全奏,第二乐句:木管>弦乐>铜管;Piano solo;Piano 与圆号同时solo;Piano 旋律,管弦乐队伴奏。主题F共出现4次,分别是弦乐>木管>铜管;铜管>弦乐>木管;Piano solo; 铜管>木管>弦乐。主题E共出现2次,分别是铜管>弦乐>木管;Piano solo。   由此可清晰看出,相同主题之间的配器是基本不同的。不管情绪是欢快还是安静,作曲家的选择意图仍是有标准的。从这样的列表还能看出,作曲家对木管与铜管的重视,而相对于备受传统或浪漫主义时期欢迎的弦乐的使用却大大降低了,基本弦乐的出现都是伴随着乐队的全奏出现。这与爵士音乐中的大量管乐演奏的形式又不谋而合。另外,这首又被称为钢琴协奏曲的管弦乐作品,从形式上看也是保留了爵士乐队中钢琴的地位。众所周知,爵士乐队中,钢琴是占有很大地位的。爵士乐队的钢琴独奏的大量篇幅写作,又充分被作曲家利用到自己的管弦乐队写作中,大量保持了爵士风格特征。钢琴协奏曲是古典的,而爵士乐队中的钢琴是流行的,所以可以说,它们都是以钢琴为基点进行不同形式的文化融合。

  2、此乐曲的配器中,引人注目的除了管乐器与钢琴的大量使用,剩下的便是打击乐的使用了。作曲家在本曲中所用的打击乐器有:定音鼓、小鼓、钹、排钟(少) 、三角铁(少)。除了这些乐器的常规敲击外,在谱面91小节处还出现了用类似刷头敲击在小军鼓上,由此所产生的音响是在坚定的小鼓上产生的凌乱沙哑的声音,加上连断音的演奏法,音响别具特色。还有在146小节出现的在小鼓的外壳上敲击,音响也是与平时在鼓膜上敲击声音完全不同。这些不常见的做法都是伴随着管弦乐队中织体比较薄时出现,更具民间特色。此乐曲中,除了经常做华彩伴奏的钢琴外,还有个华彩性乐器的就是班卓琴了。班卓琴是美国人民喜爱的民间乐器,它的演奏几乎涵盖了整个乐曲,可见作曲家对它的重视。也是这个乐器的使用,使乐曲本身就多了美国的民间风味,与乐曲本身融为一体。众所周知,爵士乐队中的演奏,简直是无打击乐不欢。没有打击乐演奏的爵士乐队就算不上是爵士乐。并且,这些打击乐都是同音乐一起出现,也并不是像一般古典音乐里会有打击乐的独奏。在这一点上,作曲家完全是按照流行乐的形式写作的,只是在乐器的选择上加入了古典音乐里常用的打击乐,这并不影响对于流行音乐的借鉴,反而更能体现出这两种音乐形式的融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