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数学毕业论文
3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氢氧化合的机理

  在平时的学习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氢氧化合的机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本文为证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不能成立的3个方法中能量存储的失效的说明文件。本文主要从力学原理说明氢氧化合反应的微观能量过程,提出氢氧化合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的过程主要在氧分子分解或化合成其它物质的过程。该文的分析过程所采用的氧原子核模型为球壳式原子核结构模型 ——和原子核外电子的力学分布方法中的16O(2),在原子核原子的结构的分析中,可参见该文。

  水

  水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气水、海水、地下水等),人工制水(通过化学反应使氢氧原子结合得到水)。水(化学式: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水在1个大气压(atm,1atmosphere)时(101.325kPa),温度在0 ℃以下为固体(固态水),0℃为水的冰点。从0℃~100℃之间为液体(通常情况下水呈现液态)。100℃以上为气体(气态水),100℃为水的沸点。纯水在0℃时密度为999.87kg/m3,在沸点时水的密度为958.38kg/m3,密度减小4%。在4℃是密度最大,为1 000kg/m3。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水分子式: H2O 分子量:18.02

  沸点:10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化学性质

  1.稳定性:在2 000℃以上才开始分解。

  水的电离:纯水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H2O==可逆==H++OH-或H2O+H2O==可逆==H3O++OH-

  注:"H3O+"为水合氢离子,为了简便,常常简写成H+,纯水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10^-7mol/L。

  2.水的氧化性:水跟较活泼金属或碳反应时,表现氧化性,氢被还原成氢气2Na+2H2O=2NaOH+H2↑

  Mg+2H2O=Mg(OH)2+H2↑

  3Fe+4H2O(水蒸气)=Fe3O4+4H2↑

  C+H2O=CO↑+H2↑(高温)

  3.水的还原性:

  最活泼的非金属氟可将水中负二价氧,氧化成氧气,水表现还原性 2F2+2H2O=4HF+O2↑

  4.水的电解:

  水在电流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工业上用此法制纯氢和纯氧 2H2O=2H2↑+O2↑

  5.水化反应:

  水可跟活泼金属的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酸性氧化物以及某些不饱和烃发生水化反应。

  H2O2Na2O+H2O=2NaOH

  CaO+H2O=Ca(OH)2

  SO3+H2O=H2SO4

  P2O5+3H2O=2H3PO4

  CH2=CH2+H2O←→C2H5OH

  6.水解反应

  氮化物水解:Mg3N2+6H2O=3Mg(OH)2↓+2NH3↑

  碳化钙水解: CaC2(电石)+2H2O=Ca(OH)2+C2H2↑

  卤代烃水解: C2H5Br+H2O←→C2H5OH+HBr

  醇钠水解:C2H5ONa+H2O→C2H5OH+NaOH

  酯类水解: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

  多糖水解:(C6H10O5)n+nH2O←→nC6H12O6

  7.水分子的直径

  数量级为10的负十次方,一般认为水的直径为2~3个此单位.。

  水的性质

  水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在自然界,纯水是罕见的,水通常多是酸、碱、盐等物质的溶液,习惯上仍然把这种水溶液称为水。纯水可以用铂或石英器皿经过几次蒸馏取得,当然,这也是相对意义上纯水,不可能绝对没有杂质。水是一种可以在液态、气态和固态之间转化的物质。固态的水称为冰;气态叫水蒸气。水汽温度高于374.2℃时,气态水便不能通过加压转化为液态水。

  在20℃时,水的热导率为0.006J/(s·cm·K),冰的热导率为0.023 J/(s·cm·K),在雪的密度为0.1×103kg/m3时,雪的热导率为0.00029J/(s·cm·K)。水的密度在3.98℃时最大,为1×103kg/m3,温度高于3.98℃时,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在0~3.98℃时,水不服从热胀冷缩的规律,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水在0℃时,密度为0.99987×103kg/m3,冰在0℃时,密度为0.9167×103kg/m3。因此冰可以浮在水面上。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