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数学毕业论文
18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一看完,学生们纷纷笑了起来……)

  师:你们笑什么呢?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吗?

  生1:老师,3克重的洗脸水,根本没有可能,只有那么一点点水,怎么能洗脸?

  生2:老师,10吨重的牙刷我们怎能够拿得动?

  生3:老师,这根本就是不符合实际。

  生4:老师,我有办法把它改正,只要我们认识了重量单位就很容易了。

  师:经过你们这样一说,大雄真的闹笑话了,你们能帮他修改一下作文吗?

  学生们都兴致勃勃,老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3克、10吨、50吨、4克、7千克和3克到底有多重?堆积起来有多大?不多的几句话,却能围绕着质量单位这一内容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顺利出引出了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吨。

  2、巧用对比,在文本题目的矛盾中对话。

  学生之所以对所学的知识不掌握,是因为没有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正所谓“心求通而未达,口念欲而未能”。怎样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点留下深刻印象呢?我在班里做了个小调查,最后发现:对有通过进行对比的知识点有印象的占了89%。由此可见,善于利用对比,是不可看小的。

  如,在教学有关“倍数关系的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比较出两种类型的不同,可以巧妙地出示两道类似的应用题:

  ①图书馆里有故事书328本,是科技书的8倍,科技书有多少本?

  ②图书馆里有故事书328本,科技书是故事书的8倍,科技书有多少本?

  同学们尝试接触这两道题的时候,都用乘法计算,他们说:“凡是倍数的都用乘法去计算。”,这时,教师不要立刻判断这种说法是错的,先让他们集体来检验一下,当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时,心里矛盾极了,不由自主地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都是倍数的关系,但解答的方法却不同呢?”由此引发了学生间一场小小的讨论和争辩,达到了我预想的目的,因为我深知:争论是最好的记忆方法。最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老师,我明白了。”“老师,我知道了原来倍数关系的应用题不一定是用乘法,最重要还是看题目中的标准量。”我会心地笑了。

  3、凸显文本中“关键词”的作用,使问题迎刃而解。

  很多喜欢数学的学生经常对我说:“老师,我发现数学很容易呀……。”“老师,我一看就知道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答了……”“老师,数学题变来变去都是一个样的……。”细心追问之下,原来他们也发现了数学的奥妙。

  学生一:“数学很简单呀,只要我看准了一些字眼,就会做了。”

  学生提到的这些字,就是应用题文本中的关键字词。针对镜头一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问题处理的灵活性不够。他们找不到问题中的关键词、句,找不准解题的突破口。因此,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和题目文本中的“对话”,让学生主动发现题中的关键词句如:一共,还剩,增加,减少,比……多(少),照这样计算等,一一用符号标示出来,并相应地对这些词句进行转译或者换算成加入符号元素的算式,使问题简单化,清晰化。

  如:科技书比故事书少28本。---转译为:故事书比科技书多28本。

  如:武汉长江大桥长1670米,比南京长江大桥短5003米,南京长江大桥长多少米?

  条件 条件 问题

  根据第二个条件换算成: 南京-5003=武汉——>武汉+5003=南京

  关注到了关键词句,使学生更能掌握题目中的题意和数量关系,有效地激活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内化思路,镜头一中不会做的情况就会慢慢减少了。

  学生二:“数学题,变来变去都是一样的。”

  万变不离其宗,是数学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难点,因为数学题的条件、问题及结构千变万化,形成了现实中浩如烟海的数学“题海”。面对做不完的题目,没有方法,老师和学生也只能缴械投降,怎样才能把解题的真正钥匙找到呢?与文本展开对话是不可看小的一种方法,在数学的“题海”中,只要深入阅读理解题目,最终发现:数学的题目虽然千变万化,但基本结构却大体相同,题型也不会变化太大,很多时候只是换了另一种说法,题目的意思根本没有改变。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