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正反面、多变式复习法
数学概念、公式、定理都有其推导过程,有的还有逆定理,这样就要求教师必须帮助同学分清数学知识的推导过程,既要从正面学习,又要从反面或侧面进行一定的练习。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习题的训练,尽力拓展学生的解题方法,实现知识由厚到薄的质的飞跃。
二、加强数学习题训练,优化解题思路
在初中数学总复习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当加强习题的训练,但是必须摆脱题海战术,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将数学复习的效用最大化,所以,教师应当把握中考命题趋势,在同学们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摸清底子、对症下药,科学设计总复习教学习题。
(一)针对性原则
面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教师应当做到统筹兼顾,既要让优等生有所提高,又不能让后进生望而却步,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多层次的、递进式的综合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既要获得足够的信心,又要鼓励学生有所提高。
(二)典型性原则
作为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习题,应蕴含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如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归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等。在学生看到一道题时,首先要进行知识点的分类,同时调拨相应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结合相应的解题方法对其进行作答。如此一来,既可以提高复习效率,又能够训练学生的解题思维。
(三)纠错性原则
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题目信息分析、条件的利用、思维的宽度和方法的运用程度各不相同,从而导致解题的失误。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当有意布设一些陷阱,引诱学生误入歧途;然后组织同学共同分析、探讨,总结出犯错原因,同时做好防范措施;最后还应当进行一些组合集中练习,让学生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再次考核,从而增强学生对于易错点、易混点的抗干扰能力。经过以上训练,使学生能够重视隐含条件的利用,易错点的辨析,养成严密、谨慎、仔细的审题和做题习惯,提高解题效率。
(四)延展性原则
中考试题多注重紧扣课本,但却高于课本,多是经过加工改造得来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应当注重对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进行引申拓展、一题多变、多题一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五)创新性原则
纵观历年的中考试题,新题型接连不断。因此教师应当在复习时加入新的题型,如开放型、探索型、应用型等。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培养学生对创新型习题的思考与解答,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
三、注重学生复习反馈,强化应试心态
要想在考试中取得最佳成绩,单单拥有过硬的基础知识,灵活的解题思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良好的应试心态。自然、大胆、沉着、冷静的考试心态,才是中考成功的关键。
(一)给学生心理减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教师如果过度制造紧张气氛,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备考的积极性,反而会有与过度紧张而影响知识的储备,所以教师应当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心理辅导,让学生以平常的心态面对中考,让他们心理放松,这样才能保证中考发挥自己的水平。
(二)适当调节期望值
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同学们都会给自己订立一个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着。然而一些测验或模考可能让同学因达不到目标而产生焦虑心理,也可能因为超越目标而沾沾自喜,这时教师不妨在班级组织一些交谈活动,让同学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互相帮助解决心理难题,并对自己的目标作出合理的调整。
(三)调整生物节律,注重实战演练
在中考临近之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生物节律的调节,保证学生能够在考场上有充足的精力,同时要求学生把平时的模考当成真正的中考来对待,在模考中训练学生良好的态度、习惯、技能和心理素质;另外,考生也不能把真正的考试看得非常特殊,而要把它当做平时的练习一样,以免过分紧张而影响考试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