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模拟型家庭小实验
模拟型家庭小实验可通过类比法来设计。很多微观现象与宏观现象都有相似性。例如:学生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师可让学生回家打一个生鸡蛋,看卵黄膜(卵黄膜类比细胞膜),再用筷子将卵黄膜戳破,看到卵黄流出,可以此推断出细胞膜的作用。
(3)应用型家庭小实验
很多的家庭喜欢养花,但住在城区的家庭若用普通的土壤栽培花草,家里会有泥土,不干净,所以学生就可以在家配置植物无土栽培培养液,用培养液来养花。无土栽培培养液需要多种无机盐,这需要家长协助购买。无土栽培,用适当的方法将幼苗固定在瓶内,使幼苗的根浸入培养液,放在温暖向阳的地方,注意通气,花草若能受到精心照料,可以生长得很好。另外可设对照组,把配置的培养液换成等量的蒸馏水,其他条件一致,看植物长势。由此实验不仅能得出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还可以有个绿色美观的家,一举两得。
(4)趣味型家庭小实验
在八年级上册中讲解《种子的结构》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种子在家里泡一天,第二天带到课堂上观察。学生带来了多种植物种子,因为带的是自己喜欢的种子,所以特有兴致学习本节内容,很容易观察出自己选择的种子子叶的数目,理解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区别和联系。学生会将所学到的知识积极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西瓜子、板栗、苹果、杏等等属于哪一类?
探究水果蔬菜中的维生素C 含量。原理:高锰酸钾会与维生素C起化学反应,变成极浅颜色的物质;再逐滴滴入高锰酸钾溶液,直至溶液颜色变成褐紫色,且较长时间不再退去。维生素C含量越高,高锰酸钾溶液的滴数就越多。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就可以测定出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这个实验中的高锰酸钾溶液需要家长购置,果蔬的汁液需要家长帮忙用压榨机压榨。这个实验可以说是探究、应用、趣味合为一体的实验。因为探究的过程很有趣,学生轻松实验,通过实验学生探究出所选果蔬的维生素C的含量高低,这又将对今后的饮食有应用性的指导意义。
总之,在教学中实施家庭小实验,可以补充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足,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家庭小实验的地位将日趋上升,它将与实验室的实验一起书写生物学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自学能力,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在此背景下,教师要使学生各方面都能有所发展,则必须落实到生物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当中。
而新课标下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一方面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是通过向学生渗透生物新课程标准下体现的基本观点,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使知识性和思想性相互渗透,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形成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由此可见,教师只有重视了生物课的思想教育功能,才能真正完成生物学教学的基本任务。身处农村,作为一名初中生物学教师,怎样才能很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完成生物学教学的基本任务?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1、教师必须明确生物新课标所体现的基本观点
比如在讲述“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这部分内容时体现了生命的物质性观点,即细胞、组织、系统、生物体,而细胞是由各种化学元素所构成的。在讲述“消化和吸收”时,小肠的长度可达成 5-6m,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并且在小肠的内表面还有许多环形的皱襞和小肠绒毛,这种结构可以使小肠的吸收面积达到200㎡以上。这种结构使得小肠成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决定其功能并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在讲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比如竹节虫的体形与竹枝非常相似,称为拟态,这能有效的躲避敌害,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充分阐述了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物尽天择,适者生存”。当然新课标下中学生物学体现的基本观点还有许多,如对立统一、整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等。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这些观点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将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