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它可以有效地使企业资金的收入、支出等得到一个合理的控制,并且在项目的投资方面等进行谨慎的评估与作为,而且可以保障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在一定的体系内运行,并且效率高。在国有企业中,这种机制存在,但是在制度方面虽然有严格规定,然而在具体的执行中,缺乏动力,尤其是在部分未建立此项机制的国有企业中,就无从谈起,仅仅是停留于制度扎堆与混合,如管理与监督相结合,追究责任的制度不明确,问题发生,无法查到最终的责任人,而且易于出现财务风险问题,目前的财务风险主要集中于工程建设、高风险业务、大宗物品的采购、投资并购等方面。
1.5预警功能缺乏
财务风险的预警功能,是在当下的信息时代中,对其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方法,虽然近些年来,计算机的应用改善了诸多问题,然而未能从数据库的价值上进行新一轮的考量,通过数据的曲线走势来做出一套较好的预警系统。尤其是对于财务风险方面的预警。然而,当下的市场经济高度活跃、发展迅猛,变与复杂是其主要的特征,因而国有企业更应该认识到在这方面的不足可能带来的大风险。
2防范举措
2.1提高认识,科学决策,合理化投资
首先,应该对影响投资决策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定量计算分析方法、模型构建、方案评估、可行性尝试等;其次,应该规范投资领域,对其主营的业务范围加以限制,避免盲目投资,保障其在国家的主导国民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活动,对于非主营的业务与投资需要把控严格,将其剥离出来,以有进退、合理流动为原则,在转让中,需依法进行,在整个调整与重组中,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局部调整,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增加其发展。
2.2资本结构最优化
在资本结构方面,应该使债权资本、股权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达到最优化,但是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的盈利能力、风险大小等问题,所以建议在财务管理中,做好这两方面的权衡与评估,从而使企业资本结构优化。要求即是以需定求、合理配置资本。
2.3增强风险监控意识
对于风险的防范,应该以科学、现代化的理念为基础,通过对当下市场经济环境的现实情况的调研、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方法等进行一些差异研究与可行性研究,从而把握其中的特点,进而吸收其中的有用经验,结合国有企业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可以设置一些流程,从防范、控制、如何解决等角度进行思考;在适应的同时,应该进行调整,两条腿走路,才更稳当,更加有力。以当下的系统论来分解,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系统工程,在风险监控、风险管理流程、优化监控制度、对生产各环节进行有线监督等,都应该作为系统内考虑的问题与可能的发展方向与调整对象。
2.4建立健全出资人财务监督体系
首先,在会计信息的披露方面进行规范化治理,命名其核算更加完善化并构建起体系;统一的标准有助于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增加其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实力;其次,应该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从负责人方面切入,权责分明,监控、评价会更为有效;第三,应该在规范、约束经营者行为中,严厉地执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度,这样可以起到更为直接的作用。
2.5健全预警机制
首先,应该建立完整的风险防范体系,从内控、监管、报表分析、数据预测方面增加其细致性与对应性,利用计划与统计的现代化方法,对其各项事物,建立表格化、数字化的数据信息记录与评估分析,还应该从会计师事务所等类似的社会中介机构方面加强风险监管,构建起一个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
3结论
改革带给了我国诸多新生与动力,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与困难,然而,应该坚持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相信必定战胜千难万险,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在国有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方面,应该注重投资决策方面的科学化,从制度上对资本进行规范管理,从而优化资本结构、增强对风险的监控意识、健全整个监督体系、建立起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预警机制,以此提升国有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