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部控制制度的滞后
当前,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等工作时,依旧采用手工预算以及核算方式,在账户记录、财务工作组织、账户构建、内部控制管理方法、财务处理流程、财务档案保管等多个方面缺乏变化性,无法迎合时代的发展步伐的需求,即使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相应的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机制,但是一味的注重在财务上的作用,缺少财务功能上的认知,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只是将管理范畴规划在财务预算、财务报账以及财务核算三个方面,没有重视财务管理整体的掌控性,无法开展有效的财务控制工作。
(二)财务预算的不规范
由于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以及财务控制时没有构建完善的财务核算机制,导致预算过程缺少合理性。在现实工作中,各个部门的预算和行政机构的预算管理相背离,使得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完全脱节,预算项目缺少细化性,在开展预算支出活动时,也没有做好统一监管和审核,在进行预算编制时,没有预留充足的编制时间,导致预算标准以及内容缺少全面性。在执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构建分析、评估以及跟进机制,无法对各个部门预算经费进行真实分析,不能对资金的'应用效益进行全面评估。还有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资金预算时,没有进行统筹安排,存在盲从性,因此,在进行资金应用时无法做到合理控制,进而影响资金应用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三)财务控制系统落后
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一些企业已经将现代化的技术应用在单位的内部管理工作中,即使已经有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把先进技术以及设备运用在内部管理和财务管理中,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财务控制体系,依然是按照原有体系和机构来开展工作,这就导致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相关信息缺少实时性,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流程反复性大,反馈结果缺少合理性。还有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体系改革和配置时,对原始体系分析和改革不到位,导致内部控制中心环节以及重复环节过多,不能依照先进技术需求来对业务流程进行合理规划。
(四)财务人才的缺少
在新时代背景的影响下,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时,不但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全面掌握财务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并且还要进行先进技能和知识的培训,懂得一些相关的财务控制体系的改进和维护技能。然而,当前,财务控制人才比较短缺,这也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受到制约的关键因素。
(五)财务控制监督不到位
财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主要构成因素,其主要将两种机制进行结合,一种是内部控制机制,另一个是财务管理机制。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控制监督的重要性,缺少完善的财务控制监督体系,监管机制不健全,影响监管职责的明确性,使得监管机制如同摆设,无实质内涵,进而不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有效监管和控制。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措施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加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力度,将相关的管理机制贯穿在整个管理工作中,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工作有章可循,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程序和管理方式进行梳理,明确各个部门职员的相关职责,构建一个制单、监管、审核等多方位管理模式,进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二)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作为财务控制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控制管理工作时,需要秉持收支均衡的原则,结合单位的发展策略标准以及预算管理流程来进行收支预算编制。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使得财务管理和控制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在进行财务预算时,还要将一部分资金用于新型技术的引进和研发上,同时,对资金的应用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管,借助信息化平台,将信息化管理作用进行全面发挥,让单位各个部门可以及时了解各个项目的真实信息,保证在该部门预算不超出的前提下,对单位部门的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单位资金预算的合理性和规范性。结合行政单位的实际需求,对预算进行合理调整,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