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简单的活动,如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去拼一些数学课堂上所常见的数学图形,比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为了培养学生自己进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推导各种数学公式,从而来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第三,教师在进行探究活动时,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在日常组织的一些数学探究活动时,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使他们在活动中能够得到体验。在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还需要注意探究活动的多样性。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人公,活动应该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让他们体会到探究过程中的困难,但是也要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有所提高。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也更愿意参与到教学探究活动中。总之,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已经是数学教师所必备的一种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传统教学模式和探究型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教学质量最优化。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探索精神,让学生最有效地获得数学知识。近年来,我对“怎样上好低年级数学兴趣课”作了一些探讨和实践。我的体会:要上好低年级数学兴趣课,必须把握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赋予枯燥乏味的数学以“活力”,让妙趣横生的“动感”数学进入课堂,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乐学。
一、做好“趣味”文章,使数学“活”起来
低年级的数学多数知识显示枯燥无味、呆板、教条,课堂气氛难以活跃。学习兴趣激发就是数学课要充满情趣,关键是在教学中教者设法把数学教活。
(1)运用数学编儿歌,易记忆
儿歌语句简短,读来朗朗上口,易学易记,深受小学生的喜欢。教学中,借助儿歌等形式,发挥语言直观作用,使学生形成愉悦表象。如教学数学大月、小月时,我给学生出示儿歌:“七前单月大,八起双月大。”这样,学生记得快,记得牢。再如,教学除号时,可以教给儿歌:“一条横线画得平,两个圆点平均分。”不仅形象描述除号的形状,还内含等分意义及书写要求,强化了学生表象记忆。
(2)运用数学做游戏,使内含形象化
一节“趣味”课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学内容是否生动,教学形式是否活泼,课堂气氛是否活跃。低年级学生好动、贪玩,我就投其所好,把部分运算题编成游戏做,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在进行改错题计算时,我编“医生诊病”的游戏,将平时的错例编上口号,让学生分析各种“病例”错在哪里(找出病状)、为什么会错(分析病因)、怎样改正(开出处方)、正确的得数是什么(总结医疗效果)。学生通过“医生诊病”改错的游戏,很快掌握了计算方法。再如:为了提高学生快速准确计算的能力,我编了“过金桥、夺红旗”的游戏。在黑板上画一座桥,两边各有六道题,分别请两个小组上台进行计算比赛。同时全班同学在台下边拍手边唱〈〈过金桥〉〉儿歌:“数学题儿一道道,一排排的像小桥,算对了
呀就过桥,算错了就过不了。老师引我上金桥,学好数学夺锦标。“在活动中,学生们的积极性超越了一般。台上的学生要又快又对的计算,台下的学生也在边唱边助威呐喊,课堂气氛出现了精彩的一幕。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编了“摘苹果,找准答案”的游戏,先将10个写有加减竖式的“苹果”贴在事先画好的苹果树上,然后将有正确答案、错误答案的卡片发给学生,学生上台摘下苹果,面向大家让同学们评议,看谁是又对又快地摘到苹果。当学生看到苹果树上一个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时,都迫不及待地要去摘。可是,这些苹果不容易摘到,必须把苹果上的算式题的数字相加(减),得数与自己卡片上的得数一样才能摘。算式题变成了苹果,对小学生自然增加了吸引力,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
(3)运用数学编趣题,使思维多样化
学生的求知欲是强烈的,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我运用一些数学编成趣题,开展“动脑筋巧题”活动。例如:有一块木版就像我的课桌面子,用锯子锯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这题一出现,学生纷纷举手,不加多思考的学生都认为还剩3个角。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是对的,并表扬他们已经动脑筋了就是好。还有一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又举起了手,说:“剩下4个角”、“5个角”。当我听完这些答案后,请学生用纸来折一折、剪一剪。我跨这些同学“真棒”。并且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不能简单地想,要从多方面想,答案可能不是唯一的,要进行多样化思维,才能达到预定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