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有效巩固概念
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还要使学生熟记并灵活地运用概念。我认为概念的记忆与应用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中,加强练习,及时复习并做归纳整理,对巩固概念具有特殊意义。
1、学过的概念要归纳整理才能系统巩固
学习一个阶段以后,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进行归类整理,明确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概念体系。
2、通过实际应用,巩固概念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势必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用心讲好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使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只有学生会运用所掌握的概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胥宝凤。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浅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xx(06):21—22
[2] 熊玲。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体会[J]。新课程(中)。20xx(07):23—24
[3] 黄秀玉。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中)。20xx(03):15—16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的舞蹈训练,对提高孩子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他们的骨髂发育,增强他们的体质体能,塑造他们的优美体态,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功效。因此,学习舞蹈的确是培养孩子体态和气质最为有效的方式。
窈窕优美,高雅大方,人们理想中优美的体态站姿是不会自然形成的,除自身需具备先天条件之外,一定是要经过专业训练才可以获得。
一、体态训练中的站姿纠错
首先,自然状态下的站姿会有许多暇疵,初学者因年龄较小,身体各部位的支配能力较差,所以不能很快理解老师讲述的要领,特别是对感觉方面的要求更是难以做到,这是形成站姿不正确和训练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日常状态下的人体是松散下垂的,要想做到体态优美的站姿,就必须有意识的将颈椎、腰椎向上拉紧。可由于孩子的控制意识较差,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加上腿部肌肉还没发育成熟,训练课上经常在还没完成好一个站姿的情况下,身体就松懈下来,也是形成错误站姿的原因之一。
由于上述的原因,教师常常会反复发出“抬头,挺胸,认真做……”等指令用来提醒和纠正那些孩子的不良习性。而当小孩子听到这些指令时,就会下意识的将仰头、塌腰、撅臀等过度夸大身体某一部位用力的做法误认为是认真的,是正确的行为,导致了错误站姿的形成。而一旦形成错误习惯,纠正起来更是非常困难。
根据正确的站姿要领和多年的舞蹈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想教好“站姿”并能纠正站姿中的错误,关键是教师要掌握正确站姿的训练方法,特别是纠错的方法。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加以解决。
“站姿”的训练在一些教师看来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所以在基础教学时常常被忽视。可一旦进入到具体舞种的教学之后才意思到“站姿”重要性。因为它不仅是舞蹈风格的体现,更是舞蹈动作的起始。从正确的站姿上开始舞蹈(行内俗称“起法儿”就会顺畅,反之,就很容易失去平衡或影响动作质量及舞姿的美感。不仅如此,它还会对以后的舞蹈学习,特别是一些技术技巧的学习带来不利因素。下面从“站姿”最基本的两种位置做简单解析。
正步位的正确要领。两脚靠拢,脚尖向前,全脚平踏地面,重心平均放在两脚上,双膝直立,双腿夹紧(两腿间尽量不留缝隙),大腿肌肉上提,骨盆直立在双腿上(不允许向前或向后倾斜),小腹、臀部肌肉内收,气沉丹田,脊椎拉紧,肋骨内收,双肩下垂并展平,双臂自然下垂或做规定舞姿,眼睛平视,头顶向上延伸。站姿完成时,会有双脚向下踩,头向上顶的身体拉长的`感觉。要完成以上教学内容,首先要加强腿脚与腰背肌的能力训练。如:勾绷脚,立半脚掌,腰背肌与腹肌等辅助练习,以便在站立时腿脚与腰背等部位的肌肉有支撑能力。
踏步位的正确要领。“踏步位”,是在“小八字位”的基础上,将一脚以半脚掌着地的方式,放在另一脚的交叉斜后方,双膝靠拢,重心移至主力脚上,动力脚轻轻点地即可。要求上身直立,井与主力腿垂直。“正部位”与“踏步位”的区别就在于前一个位置是两脚同时负担重心。而后一个位置是一脚为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