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有效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师应灵活变通,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无论怎样转变都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指导,注重学生的心理及其学习动机的激发.在高一物理教学中演示法和实验法是最有效最直观也是能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人教版必修1中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这节内容,笔者采用问题教学法,给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问题1:“为什么铅球和篮球快慢不同?”
问题2:“如果把铅球和篮球绑在一起下落呢?会出现什么现象?”
问题3:“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铅球和篮球从同一高度落下,时间会怎样呢?”借助于这些问题,学生的注意力放在是不是物体的重力不一样导致了自由下落时间的差异,排除了重力的'影响因素后,将实际问题理想化,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会是什么情况,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猜想,继而生成验证自己猜想的欲望,在此时进行实验演示,得到学生所期待的实验现象,深化理解的同时推动物理教学向高效的方向发展.
4鼓励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是我们每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的历史责任.我们知道,创造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教学中,如果没有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就谈不上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入手.善用教学策略,才能很好地把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例如,在和学生学习“摩擦力”这一节课时,与初中物理教材相比,高中教材在概念描述上更为强调“相对”一词,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相对”这个关键词呢?为了学生理解“相对”这个词的物理意义,教学切忌灌输,教师应该从身边的实例出发,和学生互动探究,对“相对静止”、“相对运动”有正确的理解,通过实例的直观呈现,让学生“看到”静止的物体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同时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也有可能静摩擦力,关键要看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发生相对滑动.作为一个老师无论是谁都希望自己能把自己所带的班级教好,都希望自己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更希望学生能够对自己所授的课程充满兴趣.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当然需要老师认真钻研教材,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把所要讲授的事物讲述出来需要老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能够掌握每一章节的重难点,给学生搭建好合适的台阶,引领学生拾级而上,掌握知识、提升技能、丰富情感、树立人生态度,以上这些是每个老师在业务上的基本要求,而要做好我们每个物理教师就应该讲究一定的教学策略,用科学的教学手段确保我们的教学能够取得最佳的效果.
一、精心准备实验
在任何实验开展之前,教师的任务就是给学生理顺思维,扫清那些思维模式上的障碍,预测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对于不同的实验需要准备不同的器材,从而保证实验能够顺利地完成。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做好思想准备工作。学生对于自己要做的实验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对于实验过程要有一个清晰的思维模式,能够意识到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所以教师必须进行课前的探究活动,能够发现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做好指导工作。比如说在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过程中,首要一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有关浮力的知识,能够正确使用相关的器件,比如弹簧测力计;再就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要先亲自操作过,以发现试验中的偏差,如果按照教材的步骤去做,那么对于塑料块排出来的水的重量与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的塑料块所受的浮力是不同的,且差距很大。这样的实验就是做了也无法对阿基米德原理做出总结。特别是在收集溢水的过程中,一个微小的环节就会对溢水的重量影响很大,那就是溢水杯中的水面受表面张力的影响,水位高低直接影响到了溢水量的多少。教师如果不提前多做几次,就有可能在演示过程中产生较大误差,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再比如晶体熔化规律和液体沸腾规律探究实验,如果教师在授课前不做相关的探究就可能发现不了物体吸收了热量而温度不升高的现象存在。例如,我校在晶体熔化实验教学中,曾经换过不同物质去教学。首先是用萘,后来用冰,最后用海波。每一次我们都要在上课前一天专门试验几次,找到最好的实验效果。否则,以萘为例,头一年的器材,萘凝固后,把温度计固定在里面,第二年拿出来又做同样的实验,由于环境影响,萘里面杂志越来越多,实验效果就发生了变化,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冰的熔化往往会出现熔点大于0℃的情况,会直接产生负面效果。在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这一探究实验中,对于时间是很难把握的,时间长了,课堂时间不允许,时间短了,实验效果不理想;同时还要考虑到加热温度的不均匀或者其他现象的发生。用图像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时也要考虑到它的难度。所以在用水浴法加热时,还要事先验证好水的初温到底定在多少摄氏度才能控制好教学时间。其次就是要提供各种实验器材、药品和场所等。如果学校不具备相关的,可以让学生带自家的日常用品来,也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器材,从而为实验做好万全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