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素质教育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素质教育在美术教学中要落到实处,必须紧抓课堂环节。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形式为课堂内容服务的原则。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满堂灌,而学生处在从属的被动地位,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创造力和想象力等能力受到限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心理,通过直观教具,电教媒体及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引发学习兴趣,由以前的“我教你学”变为学生主动的“我要学”。我在听其他教师授课时,发现一些教师没有较好的理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能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进行课堂教学,而是把精力较多地花在课堂形式上。例如有一节课,教师课程设计的较新颖,课堂气氛也热闹,而学生作业时间没把握好,大多数学生只临摹了课本上的一幅画,没能使课堂内容升华,达不到提高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目的。教师一定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不可本末倒置。
2.以加强“双基”为手段提高学生素质,进行能力培养。小学美术课内容是以绘画、工艺、欣赏三大块为主体,通过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绘画课使学生获得基本的造型能力和初步的创造能力,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想象、创造能力及情绪的培养很有帮助。工艺课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手脑结合,趣味性较强,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头饰、泥塑、果蔬动物,这本身就刺激了孩子内在的潜能,并把已有的形象、美的感受、经验等通过制作而展现出来。欣赏课通过中外美术作品来开阔学生眼界,丰富知识,提高欣赏能力,培养美的思想感情,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弘扬民族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具有重要作用。
3.以孩子心理感受为主线,贯穿课堂内容是上好美术课的关键。小学生对美术课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生动的想象力更多的被那种不确定的而又有所指望的东西所激起,但也很容易转移目标或丧失信心,总是想领略现实之外的领域,怀着好奇疑惑来度量所有事物,如果儿童心理上满足他们并加以良性刺激,那么,他们的知觉、认识、情绪、情感就可以很好的调动起来,使课堂内容能很好的接受,还可以提升孩子们的想象力,激发创造思维。这需要了解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状况,并不断实践总结。
总之,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离开了美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并加以落实,让美术教育在全面的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我国护理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对护理人员的培养模式为专科3年教育,本科实行4年;研究生3年;在教育中,其中专科的主要在校学习时间为2年,随后一年的学习主要在校外进行实习,在就业岗位进行学习;本科生3年的在校学习,除了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以外更多的将进行岗位实习。在校的学习中的教导模式为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体制中,缺乏了对学生的人文科学方面的教育,在客观上形成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脱节的现象,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纸上谈兵的现象,并且在校的学习中多以讲授为中心,重视学生实际理论的灌输,在考核中以理论考试为主,更多的使用答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2.教育模式下的问题
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很难形成主动认知,并且医学本来就是一门实践学科,更多的科研都是在对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根据对实际患者的情况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再发展出新的教育方式,在现代的教育模式下,很容易忽视了对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临场的判断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更多的依赖心理,与学习的主动性。随着灌输式教学转向探索式学习教学,应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3.护理专业创作能力的重要性
护理人员是医疗行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生在进行患者诊断后,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期的全心照料。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统计,护理人员在与病人的接触时间上,要远远超过其患者的主治医生,因此患者的康复周期的长短除了主治医生的治疗以外,更多的依靠护理人员的心细照顾。对护理学生的的培养不应该只满足与简单的护理知识的传达,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创新思维和临床的判断能力,与总结能力,并且思维水平和创意能力的提高对前者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可使其终生受益。因此对于护理人员的培养中心不仅仅停留于会专业的护理方法,更应该重点要求创造知识、开拓文化,要专门训练和不断开发其创造潜能,让其在岗位上能有更多的创新,对我国的医疗事业的发展尽一份身为白衣天使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