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27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 QQ: 3346581880

  (二)教师在大学英语教育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首先,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应给学生灌输这样一种理念:英语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或取得证书,而是在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要多方位发展,提高自己的素质,视英语学习为一种素质教育。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实行正确的教育方法。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有着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模式无可比拟的强大课容量,生动的画面和多变的图像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感官上刺激学生,更使得教师在授课时得心应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资源还是教师海量的资源库,教师们可以在此平台上资源共享,共同探讨,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再次,教师在教学中还应重视与学生的交流。课堂教学是需要互动的,教师在上课时除了眼神交流以外,还需要必要的肢体语言。丰富的肢体语言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有利于启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是潜移默化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面共同的努力。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一个渠道,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渠道,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活泼、开放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不断鼓励他们树立起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在大学英语改革中,教师除了要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和业务水平以外,更应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新他们的观念,端正他们的态度,纠正他们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只有这样,大学英语教育才不会沦为应试教育的延续,才是真正的大学英语教育。

  参考文献:

  [1]阎志坚,武世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中国高等教育,20xx(2).

  [2]顾曰国.外语教学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xx.

对大学教育的思考论文8

  【摘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为国家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人才的重大战略举措,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高度重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胆探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并完善其保障措施,是提高培养创新型人才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政策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于20世纪在发达国家中率先兴起。我国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对此高度重视,并于20世纪末开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索,教育部先后颁发了相关文件,对高校提出了明确要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举措,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大改革。为此,我们必须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更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更加深入的探索。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源、演进及其本质向度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源

  1.创新教育的起源

  “创新理论”最先由约瑟夫熊彼特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1912年美籍奥地利著名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用“创新”理论解释并阐述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他探讨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把创新与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严格区别开来,认为“创新”是经济概念而非技术概念,“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形成新的经济能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受约瑟夫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创新成为教育的新思潮,创新教育旨在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最先诞生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其他发达国家逐渐兴起。

  2.创业教育的兴起

  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受教育者的各种创业综合素质,主要是提高受教育者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是培养其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1947年哈佛商学院的迈尔斯梅(MylesMace)教授率先在MBA教学中开设了一门创业课程———“创新企业管理”。20世纪末美国多数院校开设了创业课程,并设立“创业教育项目”。美国是较早在大学进行创业教育且具有完备创业教育体系的国家,已经建立了课程体系健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适当、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发展成熟,以及法律对创业培训和小企业孵化保障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目前,发达国家均先后采取相关措施开展创业教育。联合国充分肯定了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了相对于以知识教育为主的“学术性护照”、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的“职业性护照”之外的以创业能力教育为主的“第三本护照”的主张。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5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