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以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及其特点为出发点,通过分析高职英语教学特点,探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以及其具体的教学方法。旨在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积极探讨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
关键词:研究性 教学模式 可行性 方法
一、引言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有针对性的设置多维的学习情境,提出问题或者提供相关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索,研讨,团队合作等途径积累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获得结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语言表达与交流,实践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等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1]。该模式突破传统的单纯的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型教学模式,具有主体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应用对实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目标起着积极的作用,更是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新的思路。笔者认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将对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目标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高职英语教学特点与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2000年10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2]。高职英语教学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教学上突出学以致用
高职英语教学中,因为受教学时数,学生入学水平的限制以及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实际需要等因素的影响,必须以“学以致用”为前提,坚持“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2],将学与用紧密结合,才能有效避免教学脱离实际。研究性教学突出“问题”情境下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没有单一的答案或所谓的标准答案,重要的是真实情境中的学习,学习的内容,方法,结果都具有现实意义。选题来自真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学习是一种回归生活世界的“真实性”学习,而不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书本知识的学习。
2、注重学生实际的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目的是能够将英语用于将来从事与其业务相关的涉外活动中,英语学科的目的是为其未来职业服务,而非培养英语专门翻译人才。因此,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将语言运用到实际涉外交际环境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上。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要改变以往“重阅读轻听说”的哑巴式英语教学局面,注重学生表达运用技能的训练。研究性教学的主体性主要是指将学生视为具有充分主动性和能动性的自主人,主张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探索,不仅努力掌握现有知识,还应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丰富的创造性。布鲁纳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随着学生对所学专业了解的日益加深,职业化的学习动机便日渐巩固[3],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主动的为未来职业的准备而积极参与到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中来。
3、高职英语教材的现代化和生活化
针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的要求,出版了适应高职高专院校基础英语教学的一系列教材,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起点大学基础英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等。这些教材内容题材广泛,涉及文化,体育,环保,科技,生活常识等方面,跟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具有很强的生活化气息。另外,新的教材均积极制作并使用了多媒体和视听软件,使得教学更现代化。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它可以为学生开拓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环境。研究性学习不拘泥于课堂,需要大量的信息来支撑,教材内容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从课内获取充分的信息,提高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处理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教师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在设计研究专题和课堂活动时有更开阔的视野,使学生的研究活动更具有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