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护理学
3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 QQ: 3346581880

质量控制在急救护理管理的效果分析论文

  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发病地点在医院外,急救实施于患者到达医院前,分为两大类:一种为患者病情危重,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需及时进行抢救;另一种为患者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无生命危险,急救后需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1]。院前急救护理是指患者在入院前受到的紧急护理服务,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不仅可以体现医院整体护理服务水平,还可以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2]。而院前急救护理服务水平与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密切相关,因此提高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十分必要。本研究就质量控制路径应用于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质量控制在急救护理管理的效果分析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中心医护人员进行院前急救的86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21~65岁,平均(41.4±2.4)岁;急救原因:外伤7例,心脏疾病18例,脑血管意外16例,中毒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23~64岁,平均(41.8±1.8)岁;急救原因:外伤9例,心脏疾病16例,脑血管意外15例,中毒3例。所有患者家属均同意参与本研究,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急救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具体如下:①确保急救车内物品齐全、仪器良好;②接听急救电话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地理位置、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记录来电时间;③以最快速度达到现场;④达到现场后,需迅速对患者病情作出初步判断,对于病情严重患者,应给予心肺复苏、心电监护、止血及骨折固定等抢救护理措施;⑤依据患者病情帮助其选择合适体位,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急救药物;⑥向患者家属介绍病情,嘱其配合医务人员的急救工作,并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1.2.2观察组

  质量控制路径,具体路径内容如下:建立急救质量控制小组,小组成员由急诊科主任、护士长、随车急救医护人员组成。在进行急救前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快速制订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控制路径方案,同时准备好急救所需药品、仪器。其护理过程由护士长全程监督,并将监督结果进行总结,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每月对监督管理结果进行总结,对护理管理制度进行修正,从而不断完善质量控制路径。具体路径内容如下:①急救人员:组织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并对其进行考核,以提高其业务能力,可以更好地掌握业务能力,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提升急救科室护理人员自身责任感,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意识;重视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良好的合作氛围。②急救用品:护理人员应确保急救车上的急救仪器及物品完好,可以随时使用,将所有药品进行分类,放置在规定位置,定时检查药品的有效期,保证所有物品均在有效期内。每天均需对急救箱内物品进行检查,确保急救箱中物品完整;每周对急救仪器进行保养、检查,保证无破损及正常应用,如发现破损,则应及时进行更换或维修。对急救箱中的急救设备进行定期消毒。做好交接班工作,在进行交接班时应对急救车中所有药品、器械进行清点,并确保完好。护士长要不定期对救护车上的药品及器械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在会议中报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监督护理人员进行整改。③急危重症患者:对于常见急危重症患者(脑出血、外伤、呼吸困难、心脏骤停等疾病),应采取个性化护理路径,以缩短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对于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应注意:患者需平躺于安全开阔地面上,及时判断其呼吸及意识状态;解开患者衣扣,清除口腔异物,避免呼吸道阻塞;进行吸氧或心肺复苏;及时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心电监护;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患者病情缓解后立即转入医院。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救治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及出诊速度。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对院前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进行评价,满分10分,6分及以上为满意。1.4统计学分析采用SSP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5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