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操作大多是在无人监督情况下进行的,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就强调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护理职业道德要求护士同情和尊重病人,把患者的生命放在首位,视患者为亲人。尤其是对重大事故、意外灾害事件中病情危重的“三无”患者,护士要做到合理安排其治疗、护理和生活。从心理上给予病人以安抚疏导,减轻患者的过激反应,并及时帮助患者联系其家属。
基于护理道德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问通过护理活动所形成的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人际关系。l3 在护理活动中,由于护患双方存在着利益、文化素质、道德修养方面的差别,对护理行为方式的理解和要求存在一定差异,双方会产生各种矛盾。
为了协调关系,护患双方必须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应互相尊重对方人格和权利,建立一种和谐的道德关系。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和护理科学的发展,护理人员不再只是医生的助手,只会被动地执行医嘱,而要转变观念,适应“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以满足患者生理、心理多方面的需求。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89年3月的《福冈宣言》中指出:“所有医师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应该看作与技术掌握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可见,在医疗活动中不能忽略人的存在,护理不只是对疾病的护理,而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护患沟通交流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一般的交谈和事实的表述,而需要更高层次的情感交流和体验。
在现代护理伦理观念下,对护患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坚守职业操守,牢固树立护理职业道德,与患者有效地沟通,建立基于护理道德的护患关系。
当前护患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护士对护理职业道德的认识不到位当前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不仅是技术服务,同时,也希望护士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改善服务态度。然而部分护士仍然停留在重操作技术,轻交流沟通的观念上,认为只要把护理操作工作做好就行了。而由于沟通不畅加剧护患关系紧张,导致医疗、护理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
沟通方式不恰当有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缺乏换位思考,不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不关注患者的需求。如有的患者很想参与自己的整个护理治疗过程,非常希望护士能耐心聆听自己的倾诉或需求;而多数时候可能由于护理工作繁忙琐碎,有的护士缺乏耐心,甚至推诿,降低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
护士沟通技巧缺乏目前,一些护士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过程当中,缺乏相应的沟通技巧,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往往采取简单应付的方式去解决,这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感,进而影响到对医生、医院的印象,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一般情况下,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有戒备心理,这主要是因为护士缺乏相应的热情、耐心;护士对患者的询问、巡查通常是例行公事式的,没有从患者及其家属的角度进行考虑;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谈内容大多都以交代注意事项为主,缺乏相应的人文关怀;在沟通的过程中,护士在表情、神态和语气上有时候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真诚,通常给患者及家属留下不好的印象。
基于护理道德的护患关系建立
提高护理道德素养,坚守职业操守护理伦理学
始终把护士对患者应尽的义务作为整个护理伦理学的基础核心,在护理工作中必须时刻注意应用伦理学基本原则来指导护理活动。
①有利原则:护士的行为要与解除患者的痛苦有关,护士的行为使患者受益而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
② 尊重原则: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和选择的权利;
③ 公正原则:指不能因疾病特殊而歧视患者,在处理护理纠纷,护理差错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站在公正的立场;
④ 互相合作原则: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是一个多班次、多环节、多方配合的工作,要完成好护理工作更是需要与其他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合作。需通过护理伦理学的学习,提高护士的伦理道德素养,使其遵循职业操守。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护患关系
在护患关系中,护患双方是平等关系。护患沟通是建立在护患双方互信机制上的“以病人为中心”的交流,其目的在于帮助患者提高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最终达到对身心治疗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