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能够做到。但由于教师表现方式和方法的局限性仍然难以达到多媒体计算机的信息传递效果。但是,如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这些问题将会迎刃而解。一方面,朗读录音是朗读大师们给予我们的优秀作品,它用响亮、清晰的语言转换了书面文字语言,恰到好处地再现了语言、节奏、格调乃至蕴含的情趣、意味,能给学生提供语言、节奏、语气和语调等方面的示范。同时,录音教材,还具有可重复的特点,因而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朗读训练,效果颇佳。另一方面,配乐朗读,可创设意境,调动情绪,对学生领悟作品内容、把握作品主题具有积极的作用。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使语文教学进入一种美的意境。从内容上说,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理性意义的内容,无疑可以给听者带来美的享受;从形式上说,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使课堂生动活泼,教学艺术化、多样化,这也是一种美的形式。它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充满意境之美,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5、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5.1适可而止
在教学中该用时就用,不该用时就不用教师往往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拖进课堂。有位教师在教学《一束鲜花》时,将《祝你生日快乐》一曲引入课堂。尽管“祝你生日快乐”与《一束鲜花》都涉及生日这一相同的题材,但《一束鲜花》重在表现亲情、母爱的珍贵和对母亲的怀念,;而欢快的“祝你生日快乐”则表现了生日时的幸福与愉悦的心情。细细比较,两者相去甚远。
5.2盲目“拿来”
目前,真正能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上课的语文教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怎么办?当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现在市场上、互联网上的课件很多,有心者自然可手到拿来。平心而论,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起步的初级阶段,能主动拿来,应该是值得肯定的。问题的关键是有些教师对制作课件缺乏必要的认识。
一个成功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一、直观展示,创新识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指出:要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利用多媒体来创新识写。
在教授“木”字的时候,在多媒体上呈现,让学生直观感受“撇”和“捺”就像是漂亮的小裙子一样。从而在多媒体呈现顺口溜:撇捺舒展像裙摆。这样的记忆方式正好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在教授《青蛙卖泥塘》这篇课文时,“卖”字是本节课要求会写的字,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以下。古代,人们在卖东西的时候,会将编织好的稻草插在物品上,如图所示:稻草就像一个十字,后来在造字的过程中,就演变成了“卖”字,这就是“卖”字的起源。
最后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写字的动态过程,让学生细细观察结构、笔顺、起笔、落笔、大小等。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描写环境的词语、后鼻音的词语、平翘舌的词语进行有效分类,提高学习的效率。
我想这就是多媒体的魅力所在吧。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故事情节,我们在课堂中多次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讲授《青蛙卖泥塘》这篇课文时,我们多次设置情境。
情境一:利用多媒体呈现大街上热闹的场面,创设卖泥塘的氛围:这天早晨,小青蛙来到了城里,他看到大街上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商店的门口立着很多牌子,于是自己也想做一个这样的牌子,上面写着:卖泥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