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物工程

生物化学小论文

时间: 2024-02-25

论文助手微信号: bylw8com 论文客服QQ:3346581880

  2.3“静态”和“动态”实验相结合

  《生物化学》教科书由“静态”和“动态”两部分知识构成,所谓“动态”就是新陈代谢,简称代谢,是生物体表现其生命活动重要特征。作为实践环节生物化学实验,往往偏重于静态部分内容,即对生物大分子定性定量研究方面训练比较重视,而忽视了代谢调控部分研究。这也许是因为实验课时不好掌握,实验所需环境条件不易控制造成。然而,从知识完整性来考虑,这是片面,因为生物大分子在生命体内都不是孤立存在,彼此之间有着错综复杂关系,它们也不是静止不变,不停地发生着化学变化,不断得到自我更新。所以,在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中应该包含一定比例“动态”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白生物大分子是生命物质基础,其特殊运动体现着生命现象,生命是生物大分子存在形式,而且代谢使生物大分子以一定有序性处于稳定状态中,一旦代谢紊乱,稳定生物分子体系就要向无序发展,机体就会病变。按照物质转化方向,“动态”知识应该掌握两对重要概念,即物质分解和合成代谢过程,能量释放和供给过程。鉴于此,生物化学实验要有放矢涉及这方面内容,以引导学生学会综合思考问题。例如,以“肌糖原酵解作用”实验为代表了解在缺氧条件下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最后转变成乳酸,并供给组织能量;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检测乳酸脱氢酶同功酶,可以作为某些代谢紊乱或炎症疾病诊断依据之一。

  2.4实验“正结果”与“负结果”

  传统教学模式总是希望学生得到正确实验结果,于是,实验前总是给学生设计好各种操作流程,学生完全“照单抓药”,无需多加思索就能够获得预计结果,毫无悬念,以至于学生提不起精神做实验,也无以挖掘学生创新潜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甚至适当设置“陷阱”,使学生明确探究发现主题,然后设计实验实施方案,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和实践解决疑难问题,以提高学习兴趣,促进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实验中,故意选择紫葡萄、沙棘、西红柿等作为实验材料,在它们提取液中含有色素类物质,给滴定终点观察造成困难,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去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有同学选用陶土或活性炭脱色,有同学选择脂溶性溶剂(加1mL氯仿)萃取色素,这就很好地排除了对水相滴定终点干扰。为了解决由于白陶土或活性炭吸附,或者氯仿萃取对维生素C造成误差,同学们进一步测定已知标准维生素C样品回收率来校正未知样品结果。一个普通验证性实验通过更换实验材料调动起学生探究积极性,使得一个“负结果”实验方法得以延伸和完善。此外,在实验操作步骤中有意设置漏洞,留下一块空白,在学生现有知识基础上给予一定提示,同学们为了规避潜在风险,自觉地认真预习实验项目,甚至查阅文献资料,这种效果远胜于硬性强调预习重要性。例如在“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实验中,血清是一个混合蛋白质样品,其中各种蛋白质等电点大多在pH4.0~7.3之间,在pH8.6缓冲液中均带负电荷,在电场中都向正极移动。因此,点样端应该置于电泳槽负极端。在以往教学中反复强调这一点,总有学生放反薄膜。现在我们只把原理讲清楚,不强调具体怎么操作,那些放反薄膜同学势必得不到实验结果,这种失败他将会牢牢记住,再给一次重做机会,获得成功之后喜悦不言而喻。实践表明,得到一个“负结果”所起作用远大于顺利地得到“正结果”,至少学生可以在失败中引起警觉和反思,进而主动探求解决方案。

  3结语

  总之,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轻视启发式和创新性培养,我们应该探索出更多更新更好实验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利用定性和定量实验方法揭示生物现象和本质,培养学生用严谨科学态度自觉探求未知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以验证性实验作为起点,全面优化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有效整合教学方法,挖掘教学潜力,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使之努力成为既有实践动手能力,又有创新科学思维和科研探究能力人才。   生物化学小论文 篇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