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实现了数字解剖功能
数字解剖即虚拟解剖, 这种解剖行为需以高科技为依托从力学、视觉等各方面,通过虚拟人资源得建立,透析机体各项组织结构,实现对虚拟人的解剖,增加对机体的认识,真实的还原解剖学相关知识,这种手段对于医疗教学、解剖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3.结论
综上所述,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影像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技术的发展为医疗技术提供了进步的平台,也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应用空间, 这种结合的方式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进步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张瑞兰,华 晶,安巍力,刘迎九.数字图像处理在医学影像方面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2,03:400~401.
[2]刘 磊,JINChen-Lie.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上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24:5642~5643.
[3]李 杨,李兴山,何常豫,孟利军.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腐蚀科学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5,02:51~5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2例,所有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且均经MRI或头颅CT确诊。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44~68岁,中位年龄59.8岁;对照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45~70岁,中位年龄60.1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患者采取传统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责任护士需对患者在入院时和每次交接班时进行综合护理评估。
(2)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发展小组,成员由科室主任、护士长、管床医师以及责任护士组成,依据国内外目前现有的脑出血患者护理标准建立自己的临床护理路径,内容包括入院指导、住院咨询、医学知识普及和心理护理等,并按照患者就诊过程和时间顺序制定相关护理流程。
(3)护理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按照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对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记录,对路径表上患者需要执行的内容在执行完成后打钩、签名,并在下阶段护理工作中重视未打钩的内容,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及时的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以便查找和弥补临床护理路径中的不足之处。
(4)护士长、主管护师以及责任护士每天应同时进行护理查房,查看临床护理路径上相关护理内容的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护士长应对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进行监督,如有问题,应及时解决,并相应的修改护理计划。出院前需对临床护理路径的的实行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并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护理满意度。
1.4疗效评价标准
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96%;明显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神经功能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评分减少18%以下或加重。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明显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有效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其主要诱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同时动脉瘤及动静脉血管破裂也会引发该病。脑出血患者具有发病急和病程发展快速等特点,对患者自身机体损伤较大,一旦发病未给予及时救治,常会引起肢体或智力障碍等不良预后事件的发生。另外脑出血患者常伴发有其他基础性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其依从性较差,与护理人员不能正确的沟通和交流,护理难度较大,传统的护理发生已经难以满足该类患者的护理需要。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几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护理服务模式,主要是医院内医师和护理人员共同为某一种疾病的治疗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最合适的护理计划,是一种既能减少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又能达到预定的治疗效果的诊疗标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是经过多个学科的医务人员共同制定的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路径图,其针对特定的患者在何时应做什么样的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的发展程度、出院时间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