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在初三数学学习中,很多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教师通过创设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质疑与分析,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式,由于赋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权,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在质疑中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其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使得很多学生望而却步。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有效的方式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圆柱体的平面展开图时,让学生准备能够折成圆柱体的平面图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研究圆柱体的平面展开图,发现规律,然后探究如何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直观形象的认识,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著名的数学教育大师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动力和优秀”,“缺少反思,学生的理解就难以提高”。由此可见,数学反思能力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具体研究发现,目前初中学生普遍缺乏数学反思意识,反思能力较差,反思能力发展不均衡。很多数学教师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重要性,但是缺乏具体的方法[3]。
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积极引导学生梳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由于初中学生知识接受能力较弱,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不能够正确描述,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并且在预习中进行反思,明确自己已经掌握了什么知识点,还有哪些知识点存在漏洞。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时常回顾已学的知识点,并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在反思中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其次,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初中生,尤其是初三学生不善于管理学习过程,没有真正意识到交流讨论的重要性,也不擅长通过自我提问的方式分析题意,欠缺在阶段性学习或复习后的自我总结和评价。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知道反思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认真实施相关措施。教师在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初三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以自我反思和互相反思的形式,实现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提升认知技能、提高数学成绩的目的。
摘要:
在初三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巩固知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身,依靠的是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求知、巩固和探索。本文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利因素,重点讨论在初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初三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最有效的是学生主宰学习过程的自主学习。然而传统的教学剥夺了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和情感体验的时空,扼杀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导致了教学的“高耗低效”。那么,在初三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正确理解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发挥自身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的自己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独立思考问题。
1.自主性
初三的数学包含了初中整个阶段的知识量,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有计划地重点巩固,对能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整理。
2.主动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而不是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理,布置庞大的作业量,那样只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受到限制,会产生厌恶、敷衍的做题情绪。
3.独立性
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不会满足于现有的答案和结论,他们会独立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多种答案,教师在学生面前以辅导为主,为学生解疑答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