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财务管理
13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 QQ: 3346581880

  3.3改进审计工作方法

  改进内部审计方法:

  一是重视信息系统的应用,优化内部审计技术方法。目前,ERP系统在各类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给企业各项经营及管理流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影响,内部控制的一些原则和措施,如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复核和监督等,在ERP系统都能得到体现和实施。内部审计应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要求,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来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二是推进风险基础审计模式,规避潜在风险。在审计方法上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其重点是全面识别和评估被审计主体的风险状况,在审计准备阶段就开始考虑审计风险,并将审计风险与整个审计过程密切联系起来,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综合各种审计证据,来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

  3.4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方案

  内部审计在审计前必须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方案。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解,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经营管理、经济效益、财务以及以往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等情况进行分析,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通常经营规模大、经济关系复杂、内部控制不强、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经营管理问题较多、经营效益起伏大、审计次数少的单位产生审计风险的可能性大,要确定主审人选、投入审计人员力、审计时间安排、审计重点等方面要给以充分考虑,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3.5建立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核心。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促使内审人员按照专业标准的要求执业。在审计的每一环节上,识别风险因素,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消除或减少内部审计风险。通过全面、综合地考核与评价,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3.6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其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项目质量的高低和审计风险的大小。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对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一是应加强对内审人员政治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与其工作相适应的高尚品质,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是要引导审计人员通过工作实践,及时总结内审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审计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局面的能力;

  三是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使他们能熟练掌握审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提高内审人员的审计查证能力,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韩春丽,尹庆伟.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35-37.

  [2]罗斌元.经济学视角下的审计质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9,1:70-72.

  [3]郝北平.内部审计风险探析[J].现代商业.2008,27.

  [4]赵菁.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途径[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5]霍跃娟.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5:26-28.

  [6]刘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分析与规避对策[J].商业会计.2008,20-22.

  [7]段琳.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抓手[J].中国石油企业.2007,7:45-46.

  [8]赵菁.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途径[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8,5:33-36.

  [9]范太艳,王彬彬.浅议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职能[J].网络财富.2008,6.

  [10]董树生.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及其策略[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6:25-26.

  [11]中国注册会计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2]吴玉琴.内部审计风险与防范[J].中国内部审计.2006,6:54.

  [13]路远志,门素梅.内部审计风险刍议[J],商场现代化.2007,10:19-21.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篇2

  摘要

  内部审计是管理企业的一种重要途径,一般体现于公司的管理,是对企业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通过制衡制度和监督检查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保证公司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本文主要探讨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以供参考。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5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